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枝头挂满果实诗句

1.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以下诗句最贴切:1. 《两头纤纤》唐 雍裕之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2. 《送徐道人东游》唐 尚颜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3. 《和吴处士题村叟壁》唐 李咸用 因阅乡居景,归心寸火然。

吾家依碧嶂,小槛枕清川。远雨笼孤戍,斜阳隔断烟。

沙虚遗虎迹,水洑聚蛟涎。粝曲芟汀蓼,甘茶挈石泉。

霜朝巡栗树,风夜探渔船。戏日鱼呈腹,翘滩鹭并肩。

棋寻盘石净,酒傍野花妍。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

饭香同豆熟,汤暖摘松煎。睡岛凫藏足,攀藤狖冻拳。

浅茅鸣斗雉,曲枿啸寒鸢。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闲田。椎髻担铺饷,庞眉识稔年。

吓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谷深青霭蔽,峰迥白云缠。每忆关魂梦,长夸表爱怜

览君书壁句,诱我率成篇。4.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唐 白居易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5. 《放猿》唐 王仁裕 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作者:1. 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

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2. 尚颜:[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

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

此从《全唐诗》)传于世。3.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

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

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

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

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

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

《全唐诗》存诗3卷。4.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9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5.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邽(甘肃天水)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参考资料360知道:。

2.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标题】:两头纤纤

【年代】:唐

【作者】:雍裕之

【体裁】:七绝

【内容】:--------------------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

【标题】:送徐道人东游

【年代】:唐

【作者】:尚颜

【体裁】:五律

【内容】:--------------------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

3.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什么诗句最贴切

形容“果实挂满枝头”用以下诗句最贴切: 《两头纤纤》唐 雍裕之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送徐道人东游》唐 尚颜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和吴处士题村叟壁》唐 李咸用因阅乡居景,归心寸火然。

吾家依碧嶂,小槛枕清川。远雨笼孤戍,斜阳隔断烟。

沙虚遗虎迹,水洑聚蛟涎。粝曲芟汀蓼,甘茶挈石泉。

霜朝巡栗树,风夜探渔船。戏日鱼呈腹,翘滩鹭并肩。

棋寻盘石净,酒傍野花妍。器以锄为利,家惟竹直钱。

饭香同豆熟,汤暖摘松煎。睡岛凫藏足,攀藤狖冻拳。

浅茅鸣斗雉,曲枿啸寒鸢。秋果楂梨涩,晨羞笋蕨鲜。

衣蓑留冷阁,席草种闲田。椎髻担铺饷,庞眉识稔年。

吓鹰刍戴笠,驱犊筱充鞭。不重官于社,常尊食作天。

谷深青霭蔽,峰迥白云缠。每忆关魂梦,长夸表爱怜。

览君书壁句,诱我率成篇。《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唐 白居易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放猿》唐 王仁裕放尔丁宁复故林,旧来行处好追寻。

月明巫峡堪怜静,路隔巴山莫厌深。栖宿免劳青嶂梦,跻攀应惬白云心。

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彻晓吟。作者: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

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尚颜:[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俗姓薛,字茂圣,汾州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出家荆门。

工五言诗。尚颜著有诗集五卷,(《文献通考》作供奉集一卷。

此从《全唐诗》)传于世。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

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

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

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

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

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

《全唐诗》存诗3卷。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96339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邽(甘肃天水)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参考资料360知道:。

4. 三年级苏轼描写秋天果实挂满枝头的诗句有哪些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创作背景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

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

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

“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

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

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136就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相提并论。

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似,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这是因为,韩诗虽也含有一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

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5. 形容果实累累压枝头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形容果实累累压枝头的诗句有很多,下面就举一首诗作为例子:《观 刈 麦》作者: 白居易 朝代:唐朝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6. 形容果实成熟的诗句有哪些

1、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出自:唐·张籍《成都曲》。

译文: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

2、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出自:明·杨基《天平山中》。

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

3、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

出自:唐·尚颜《送徐道人东游》。

译文:秋果成熟引猿猴戏耍,晓云深深难以寻找仙鹤的踪影。

4、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出自: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译文: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5、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出自:宋·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译文: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