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催促的诗句

1. 形容催促的成语有哪些

1、千呼万唤 【注音】:[ qiān hū wàn huàn ] 【解释】:形容再三催促。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千唤万唤 【注音】:[ qiān huàn wàn huàn ] 【解释】:唤:呼唤。

比喻多次呼唤,再三催促。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智门祚禅师法嗣》:“师曰:‘却须吃棒,上堂啰舌沸,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良久曰:‘美食不中饱,人吃便下座。

’” 3、不壹而三 【注音】: [ bù yī ér sān ] 【解释】:指再三;多次。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

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 4、千叮万嘱 【注音】: [ qiān dīng wàn zhǔ ] 【解释】:再三再四地嘱咐。 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将你千叮万嘱,你偏放人长号短哭。” 5、耳提面命 【注音】: [ ěr tí miàn mìng ] 【解释】: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

匪乎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2. 形容“厌恶”的诗句有哪些

1、《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宋代:晏几道

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渭城丝雨劝离杯。

欢意似云真薄幸,客鞭摇柳正多才,凤楼人待锦书来。

2、《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清代:吴翌凤

客睡厌听深夜雨,潇潇彻夜偏闻。晨红太早鸟喧群。霁痕才着树,山意未离云。

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谢桥新涨碧粼粼。茜衫毡笠子,已有听泉人。

3、《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和董传留别》

宋代: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5、《营州歌》

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3. 催促女孩早睡的诗句有哪些

1.唐·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唐·白居易 《新秋晓兴》

浊暑忽已退,清宵未全长。晨釭耿残焰,宿合凝微香。

喔喔鸡下树,辉辉日上梁。枕低茵席软,卧稳身入床。

睡足景犹早,起初风乍凉。展张小屏幛,收拾生衣裳。

还有惆怅事,迟迟未能忘。拂镜梳白发,可怜冰照霜。

3.明·吴鼎芳《月夜》

昨夜因看月,清光动旅思。今宵宜早睡,莫待月明时。

4.宋·程垓《浣溪沙》

薄日移影午暑空。一杯何事便潮红。

扇纨挥尽却疏慵。早睡情怀冰枕外,

夜来消息雨荷中。不须留烛眩房栊。

5.宋·陆游《睡起》

闲身喜午睡,睡起日犹早。茂竹青入檐,幽花红出草。

苔钱亦满砌,护惜不忍扫。宦情本自疏,此地可忘老。

6. 宋·邹登龙《秋夜长曲》

碧帘挂雨秋容老,寂寞江城暝烟草。流苏帐冷屏山低,蜜炬香销睡常早。

梦惊离绪牵愁入,翠被寒侵泪花湿。思美人兮天一方,乌啼月落西风急。

7. 宋·赵师秀《宿国清》

残灯吹了闭禅关,风约孤萤落砌间。本为饮茶妨睡早,强寻诗句拟寒山。

8.宋·张载《一室》

九万笑鹏抟,幽居一室宽。雨声便早睡,酒力压新寒。

懒觉闲多味,衰知死有端。此生吾自断,不断梦邯郸。

9. 宋·张蕴《除夕》

京国逢除夕,栖迟鬓欲霜。春声生竹爆,岁色动椒香。

戒睡听鸡早,占诗探茧忙。烛花频送喜,儿女笑烘堂。

10. 宋·释文珦《早睡》

天寒常早睡,不待日光敛。恐碍山猿入,柴门未尝掩。

落叶打窗鸣,枕间疑雨点。起视西峰头,月残星闪闪。

《秋夜寄丘员外》的创作背景:

此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整首诗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后为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传世作品有《韦苏州集》。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 ⑴丘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一作“邱员外”。

⑵属:正值,适逢,恰好。

⑶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鉴赏: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4. 形容事事难料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事事难料的诗句有:

1.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赠婢(崔郊)

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纱》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7

3.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陇西行》 (唐)王维

4.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____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____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8.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____高适《送魏八》

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__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1.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2.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____慧霖《闰中秋玩月》

1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4.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5.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____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____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____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评析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