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修辞的诗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条。 不只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含有比喻修辞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 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呵呵)。 3.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56、巧比妙喻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⑵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⑷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7、大胆夸张 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8、生动拟人 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⑵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⑶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⑹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9、讽刺笔调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60、疑问语气 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⑶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1、反问语气 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⑶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2、感叹语气 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⑸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⑽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63、对偶句式 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⑶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⑸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64、诗中藏词 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⑵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风得意马啼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⑻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5、诗词互对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千里) 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接再厉)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落千丈) ⑷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势不可挡) 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景生情) ⑻危楼高百尺。 (直插云霄) 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⑿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宁死不屈,无颜见江东父老)66、诗谜成趣 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及时雨 宋江)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无用——吴用) ⑶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花荣) 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旋风李逵浪里白跳张顺) 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时迁) 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神行太保戴宗) 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孙策) 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留蝉——刘禅) ⑼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关羽) 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晴雯) ⑾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假宝玉——贾宝玉) ⑿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屈原) ⒀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高适) 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高适) ⒂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陆游 郑板桥)。 4.含有比喻修辞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 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呵呵)。 5.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200句叶的飘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第向船尾跑去了。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整个老城像一座烧透了的砖窑。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参考资料: ?fr=qrl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