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2.有关汉武帝的诗句《有感五首》之一 杜甫.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有感五首》作于公元763年,那一年,吐蕃进攻大唐,长安危在旦夕,朝廷中分为“战”与“逃”两党。 杜甫此时作诗,表达了寸土不让,坚守长安爱国之心。诗中引用了“张骞乘槎”的典故。歌颂了汉武帝时代的兵强马壮,用以鼓励沙场征战的大唐将帅士兵。特别是“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四句,以“仙人乘槎”之典故,委婉的说出了,国家的疆界一寸不能放弃,交战的旧地,是张骞时代就归为大汉的土地,在战争中,虽然会出现累累新白骨,但是,为了旧时的“拓边”,为了国家的完整,马革裹尸,虽死尤荣。这是一种悲惨的壮烈。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说,“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澘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的第一句即“茂陵刘郎秋风客”。“秋风客”成为汉武帝的代号,正是因为《秋风辞》的缘故。 苏轼《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句,《安期生》诗“茂陵秋风客,望祀犹蚁蠭;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句,也是同样的例证。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一“飞廉馆瓦”条说到元人王恽就一用汉飞廉馆瓦当制作的砚台写诗,也称汉武帝为“秋风客”:“元王文定恽《秋涧集》有《飞廉馆瓦砚歌》,略云‘刘郎杳杳秋风客,神鸟冥飞忆初格。豹章爵首尾蟠蛇,建章千门风冽冽’云云。” 3.汉代有关长安的诗句或者文赋汉代? 【西都赋】 有西都宾问於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 原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 宾曰:“唯唯。汉之西都,在於雍州,寔曰长安。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乙太华终南之山。右界襃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 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 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成。 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 於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沣灞,据龙首。 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 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於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 游士拟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乡曲豪举,游侠之雄。 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 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 “封畿之内,厥土千里。 逴跞诸夏,兼其所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 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 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其阴则冠古乱以九嵕子红,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 秦汉之所极观古乱,渊云之所颂叹,於是乎存焉。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 提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镂,原隰龙鳞。 决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 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 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 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发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於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 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闱。 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 焕若列宿,紫宫是环。清凉宣温,神仙长年。 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 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乘茵步辇,惟所息宴。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 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昭阳特盛,隆乎孝成。 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 随侯明月。错落其间。 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 悬黎垂棘,夜光在焉。於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 鶗磩采致,琳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 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 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 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 命夫敦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 大雅宏达,於兹为群。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启发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总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虎贲赘衣,阉尹阍寺。 陛戟百重,各有典司。周庐千列,徼道绮错。 辇路经营,修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 淩磴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 内则别风之嶕嶢,眇丽巧而耸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以与天梁。 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轶云雨於太半,虹霓回带於棼楣。虽轻迅与僄狡,犹愕眙而不能阶。 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 魂怳怳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旁徨。 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於天表,似无依而洋洋。 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 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 岩峻崷崒,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 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 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群内阗,飞。 4.有关塞外的诗词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3、《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4、《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9、《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关于游子的诗句关于游子的诗句有: 1.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2.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年代: 唐 作者: 李白《送友人》 3.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生查子》 4. 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 5.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6. 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寓意诗五首》 7. 可堪游子思家。惟有夜来归梦,不知身在天涯。——年代: 宋 作者: 贺铸《清平乐·小桃初谢》 8. 双亲云水外,游子空怀,惆怅无人可归遗。——年代: 宋 作者: 晁补之《洞仙歌·温江异果》 9. 曾是京城游子,驰宝马、飞金鞚。——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霜天晓角·少年豪纵》 10. 游子征衫,凭暖阑干处。——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点绛唇·池馆春深》 11. 天涯到处自生愁,游子征尘暗弊裘。——年代: 宋 作者: 陆游《天涯》 12. 伶俜游子,诱引还家。——年代: 宋 作者: 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1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游子吟 / 迎母漂上作》 14.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年代: 唐 作者: 李颀《送魏万之京》 6.有关咏月的诗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z/q656264836.htm?fr=qrl3 1.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7.却下水精帘, 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 7.有关情谊的诗句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8.有关别情的诗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