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中含有池鱼二字的诗句1、詶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唐·卢纶) 雷响风仍急,人归鸟亦还。乱云方至水,骤雨已喧山。 田鼠依林上,池鱼戏草间。因兹屏埃雾,一咏一开颜。 2、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 其四(唐·崔颢)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 谷鸟牵垂叶,池鱼疑水花。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3、宫词 其一○一(唐·花蕊夫人徐氏) 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 2.与“池鱼思故渊”类似的诗句有哪些《锦瑟》 一弦一柱思华年。 《和黄门相公诏还题石门洞》 周滩恋水声 。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鸾闺念掌珍。 《辛秦始皇陵》 骊邑想秦馀。 池鱼思故渊 出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厅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全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田园生活的无上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羁鸟”和“池鱼”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陶渊明渴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急迫心情。 3.描写鱼塘的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无名氏 《江南》 池如鉴碧溶溶,锦鲤游扬逐浪中.竚看三春烟水暖,好观一跃化神龙。——宋·祝庆夫《池鱼》 溪流渺渺净涟漪,鱼跃鱼潜乐自知。若逐桃花浪里去,风雷相送入天池。——宋· 赵方《溪鱼》 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宋·王安石 《鱼儿》 池上春风动白苹,池边清浅见金鳞。新波已纵游鱼乐,调笑江头结网人。——宋·陆蒙老《嘉禾八咏·金鱼池》 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红取次开。闲倚东风看鱼乐,动摇花片却惊猜。——宋·刘无极《漾花池》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4.形容海鸟的诗句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海蛮闻有明天子, 驱犀乘传来万里。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 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上嘉人兽俱来远, 蛮馆四方犀入苑。秣以瑶刍锁以金,故乡迢递君门深。 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驯犀生处南方热, 秋无白露冬无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苦寒月。 饮冰卧霰苦蜷跼,角骨冻伤鳞甲蹜。驯犀死,蛮儿啼, 向阙再拜颜色低。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 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放林邑。君不见贞元末, 驯犀冻死蛮儿泣。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 5.古代诗词中池鱼一词的起源是什么《日知录》谓此事见于 《吕氏春秋》“宋桓司马有宝珠,投之 池中,竭池求之无得,鱼死焉。 此言祸福之相及也。”又《太平广记》卷四 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旧说池仲鱼(人名),居宋城门,城门失火, 延及其家,仲鱼烧死。 又云:宋城门 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 良谨也。” 《淮南子》:“楚王亡其猿, 其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 为之殚。”后世用此典比喻无辜被波 及而蒙受灾祸。 唐•白居易《杂感: “城门自焚芜,池鱼罗其殃。”清•赵 翼《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谁 肯回波苏辙鲋,几因失火及池鱼。” 6.用诗形容即将到来的急风骤雨的诗句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卢纶) 雷响风仍急,人归鸟亦还。乱云方至水,骤雨已喧山。 田鼠依林上,池鱼戏草间。因兹屏埃雾,一咏一开颜。 满江红(陈三聘) 绀縠浮空,山拥髻、晚来风急。吹骤雨、藕花千柄,艳妆新浥。窥鉴粉光犹有泪,凌波罗袜何曾湿。讶汉宫、朝罢玉皇归,凝情立。尊前恨,歌三叠。身外事,轻飞叶。怅当年空击,誓江孤楫。云色远连平野尽,夕阳偏傍疏林入。看月明、冷浸碧琉璃,君须吸。 漫兴 其一(王冕) 隐几看山与世违,当门种竹亦无机。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每为注书消夜烛,亦常沽酒点春衣。今朝急报任公子,昨日苍苔满钓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