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集形容一个人文武双全的诗句《三国演义》诗一(颂关羽):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三国演义》诗二(颂姜维)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三国演义》诗三(颂邓艾) 自幼能筹画,多谋善用兵。 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三国演义》诗四(颂周瑜)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2.李白有关于文武双全的诗句李白有关于文武双全的诗句是《侠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7383930客行》。 1、《侠客行》简介 《侠客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全诗抒发了李白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诗句前面描写侠客的武功,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则是属于文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的文采及对武功的理解,透析出李白属于文武双全。 金庸小说《侠客行》就是以此诗为题,在书中《侠客行》是一部高深的武功秘籍,男主角就是从中悟出绝世武功。 2、《侠客行》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3、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合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3.李白有关于文武双全的诗句哪些1、“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 2、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 3、“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 4、“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与韩荆州书》) 5、“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侠客行》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4.李白有关于文武双全的诗句哪些《侠客行》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 全诗抒发了李白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诗句前面描写侠客的武功,最后一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则是属于文韬。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的文采及对武功的理解,透析出李白属于文武双全。 此诗开头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 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 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侠客行》译文: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杨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合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 5.形容人文武双全的成语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圣神文武 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文武兼备 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文武全才 文才与武功同时具备的人才。 6.形容文武双全的词语【兼资文武】:兼:兼有;资:才能。既有文才,又有武略。形容文武双全。 【能文善武】:能:能够,信任。指人文武双全。 【文通武达】: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 【文武皇皇】:皇皇:非常显赫的样子。形容文武双全,非常显赫。 【文武兼备】: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双全。亦作“文武兼济”、“文武兼全”。 【文武兼济】: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文武兼全】:同时具有文才和武才。指文武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