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刮目相看的诗句

1.从现在起让大家刮目相看的诗句

忆昔相逢初,一见即刮目。 出处虽不齐,椒兰则同馥。 论心到极处,情爱逾骨肉。 十年传成癖,搰搰闭门读。 高志尊所传,而肯曲从俗。 抱此奇特操,平步可金玉。 况复同窗友,槐庭秉钧轴。 事有反所料,轩冕笑羁束。 缙云邈千里,访道求辟谷。 食枣怀安期,窃桃小方朔。 平生精进心,自可登仙录。 一著偶失算,九书无复续。 洞霄有猿号,丹池无鹤浴。 昨病失会葬,生刍东望哭。

愧惭禅嫡来相问,刮目探怀授珍蕴。

已轻安石为老生,更恼王筠赋强韵。

刮目暂成江海趣,狂奴终忆越滩居。

学海儒珍昔所知,于令刮目异常时。

古人刮目处,论道不隔宿。

辨取相逢须刮目,转头清镜欲苍颜。

后会阿蒙须刮目,流声不减国兰馨。

奇闻壮观多收拾,刮目他时看阿吴。

平生每见便刮目,今日重来不改颜。

何日重来当刮目,只谈风月得舒眉。

2.类似 刮目相看的古诗或者句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名将鲁肃到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3.形容擦亮眼睛的诗句

谜底:刮目相看、拭目以待、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于别人已有了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了。一般作谓语、宾语。

【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刮;不能写作“乱”。

【近义词】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反义词】视同一律

【辨析】“~”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例句】

(1)小明近几年来进步很快;大家都得~了。

(2)小红变得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对她~的人不在少数。

【英译】look at 。 with new eyes

4.可以用“刮目相看”这个词语形容哪类人

刮目相看,读音:guā mù xiāng kàn,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

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一个人;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也可以视为刮目相待

编辑本段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人 物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编辑本段释义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编辑本段示例

1.鲁迅《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只有航空救国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 2.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3.他的进步很快,成绩从80分上升到95分,我不禁要对他刮目相看了。

编辑本段近义词

另眼相看、另眼看待、刮目相待

编辑本段反义词

视同一律

编辑本段典故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住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从典故可以看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四层意思: 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第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第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造句 你这几个月勤奋学习没有白费,成绩突飞猛进,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