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种树的诗句1.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念奴娇·赋雨岩》宋代:辛弃疾 译文:在竹林中寻找清泉,在云雾里种植树苗,这样是不是被叫着真的有闲人啊,可是我这颗闲着的心,不应该长久地呆在峰谷之中啊。 2.种树皆待春,春至难久留。——《观种树》唐代:孟郊 译文:种树要在春天种,春天很快就会过去。 3.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译文:种下一棵新树对四面八方的邻居都有好处,山野村夫就像回到了曾经山上的春天里。 4.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莫种树》唐代:李贺 译文:院子里不要种树,种树使人四季都感到忧愁。 5.莫种树,种树枝叶稠。——《莫种树》明代:袁宗 译文:不要种树,种树的话它们的叶子太多了。 2.前人栽树的下一句下一句是:后人乘凉。 意思是: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也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人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存之地。 出自: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释义:今年种竹子,明年吃竹笋;前人栽树,后人好乘凉。 扩展资料: 理念:可持续发展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小小水珠朝一个位置持续滴落,可以凿穿顽石;愚公子子孙孙朝一个方向努力,不断积累成果,可以移掉大山。 如果人们可以像愚公那样,从自己开始,子子孙孙不断为家族、国家乃至人类积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优势条件,千百年以后这个世界或许能成为乐园净土,后代们也必然会有更大能力,甚至可以把人类的领域拓展到星辰大海之间。 3.成语“前人栽树”的下一句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前人做事,后人受益或前人为后人造福。成语出处:清 翟灏《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成语造句:俗语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守着祖宗的遗产,过了一生,后来儿孙,自有儿孙之福。(清 颐琐《黄绣球》第一回) 发音技巧:栽,不能读作“zhāi”;树,不能读作“sù”;乘,不能读作“cénɡ”。书写技巧:栽,不能写作“裁”。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也表示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431376638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 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其“承负说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 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