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道士法力的诗句

1.关于道士的古诗

道士

作者:贯休 (唐代)

花岛相逢满袖云,藉花论道过金巾。

腾腾又入仙山去,只恐是青城丈人。

寻南溪常道士

诗人:刘长卿 朝代:唐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寻南溪常道士

作者: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2.描写道士的词语

步斗踏罡——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步罡踏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吃四方饭——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出家弃俗——弃:放弃;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遁迹黄冠——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葛巾布袍——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葛巾野服——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呼风唤雨——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画符念咒——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火居道士——指有家庭妻儿的道士。

如律令——本是汉代公文用语,后来道士或巫师亦用于符咒的末尾。如同法律命令,必须立即遵照执行。

书符咒水——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吞云吐雾——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3.描写道士外貌的句子

1. 一身白色长袍,头戴道观或者挽一个道髻,手拿浮尘,身背一口宝剑。

2. 尖嘴猴腮或满脸横肉或心有邪术眼光不整或举止轻浮一脸猥琐。

3. “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1. 道人不拘于事、不困于隘,乘物以游心而不为物役仙。

2. 风道骨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相貌堂堂 神采奕奕 眉开眼笑 满面红光 容光焕发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爱国爱教。

3. 道家以自然、简洁、朴素、清净高远为追求的美学特征。

4.形容神仙的诗词

《仙人》

年代: 唐 作者: 李贺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神仙

作者:张彪 (唐代)

神仙可学无,百岁名大约。天地何苍茫,人间半哀乐

浮生亮多惑,善事翻为恶。争先等驰驱,中路苦瘦弱。

长老思养寿,后生笑寂寞。五谷非长年,四气乃灵药。

列子何必待,吾心满寥廓。

白日升天 原是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餐葩饮露 吞食百花,吸饮露水。形容超尘脱俗的神仙生活。

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赤将子舆》:“子舆拔俗,餐葩饮露。”

二仙传道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指神仙的衣着。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呼风唤雨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出处: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壶里乾坤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明·朱有炖《神仙会》第一折:“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诸侯,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壶天日月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出处:金·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

阆苑琼楼 阆:空旷,宽阔;琼:赤色玉。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阁。传说中的神仙住处。也指皇帝贵族的宫苑。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里面阆苑琼楼,奇花异草,奥妙非常。”

料事如神 料:预料。预料事情象神仙一样准确。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鸾姿凤态 比喻神仙的仪态。

出处:《云笈七签》卷五:“弟子十八人,并皆殊秀,然鸾姿凤态,眇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微、郭崇真。”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处:唐·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神仙中人 ①指神采、仪态、服饰、举止不同凡俗的人。②指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通真达灵 与神仙交往。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吸风饮露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仙山琼阁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瑶台银阙 装饰华丽的楼台宫阙。多指神仙居处。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出处: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珠箔银屏 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5.形容道士的成语有哪些

1. 步斗踏罡bù dòu tà gāng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故称。罡,北斗七星之柄。斗,北斗星。

2. 吃四方饭chī sì fāng fàn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3. 出家弃俗chū jiā qì sú

俗:尘俗。弃舍俗家去做僧尼或道士。

4. 遁迹黄冠dùn jì huáng guàn

指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5. 葛巾布袍gě jīn bù páo gě jīn

用葛布做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6. 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

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

7. 画符念咒huà fú niàn zhòu

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8. 火居道士huǒ jū dào shì

指有家庭妻儿的道士。

9. 书符咒水shū fú zhòu shuǐ

书:画;符:符箓;水:神水。泛指道士作法的迷信活动。

10. 吞云吐雾tūn yún tǔ wù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11. 羽衣蹁跹yǔ yī pián xiān

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12. 在家出家zài jiā chū jiā

出家:做僧尼或道士。指不出家当和尚或道士,清心寡欲,在家修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