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小孩唱歌的成语【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金徽玉轸】:徽:系琴弦的丝线;轸:转动琴弦的轴.高贵、雅致的琴徽和琴轴.形容流畅悦耳的琴声.也比喻超凡脱俗的雅调.【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清歌雅舞】:歌声清新悦耳,舞姿轻盈优美.【声出金石】:金石:指古代的打击乐器.好像是从乐器中发出来的声音.形容歌声悦耳动听.【噀玉喷珠】: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余韵绕梁】: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遏云绕梁】: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歌声绕梁】: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广乐钧天】: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含宫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含宫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含商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亦作“含宫咀征”.【含商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喉清韵雅】: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形容歌唱水平很高.【金声玉润】: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钧天广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钧天之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鸾吟凤唱】: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喷珠噀玉】:口中喷出珠玉.形容口齿伶俐,文辞优美.【锵金铿玉】: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同“锵金鸣玉”.【锵金鸣玉】:金玉相撞而发声.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沁人心脾】: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沁入肺腑】: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清歌雅舞】:歌声清新悦耳,舞姿轻盈优美.【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妖歌曼舞】:曼:柔和.音乐轻快,舞姿优美.【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一字一珠】: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绕梁:环绕屋梁.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余韵绕梁】: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玉润珠圆】: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掷地有声】:掷:投、扔.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朱弦玉磬】:弦:乐器上的丝弦;磬:一种打击乐器.借指用乐器演奏的优美音乐.【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象珠子一样圆,象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作金石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2.形容小孩唱歌的成语有哪些1.吹花嚼蕊 【拼音】: chuī huā jiáo ruǐ 【解释】: ①指吹奏、歌唱。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出处】: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2.莺声燕语 【拼音】: yīng shēng yàn yǔ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3. 欢呼雀跃 【拼音】: huān hū qué yué 【解释】: 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 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4.蠖屈蜗潜 【拼音】: huò qū wō qián 【解释】: 蠖:尺蠖;蜗:蜗牛。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 【出处】: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5.莺声燕语 【拼音】: yīng shēng yàn yǔ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3.描写儿童唱歌的词语描写儿童唱歌的词语: 【感心动耳】:感心:心受感动;动耳:悦耳.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绮:美丽;籁:孔穴中发出的声响;韵:悦耳和谐的声音.形容自然界景色秀丽,各种声音悦耳动听. 【金徽玉轸】:徽:系琴弦的丝线;轸:转动琴弦的轴.高贵、雅致的琴徽和琴轴.形容流畅悦耳的琴声.也比喻超凡脱俗的雅调. 【林籁泉韵】: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袅袅余音】: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 . 【清歌雅舞】:歌声清新悦耳,舞姿轻盈优美. 【声出金石】:金石:指古代的打击乐器.好像是从乐器中发出来的声音.形容歌声悦耳动听. 【噀玉喷珠】: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一片宫商】:宫、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谐的音乐声.形容文辞如乐声一样优美、悦耳. 【余音缭绕】: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回荡.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余韵绕梁】:韵:韵律.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遏云绕梁】:遏:停止.歌声优美,使游动的浮云为之停下来静听,似余音绕着屋梁,不愿散去. 【凤鸣鹤唳】:形容优美的声音. 【歌声绕梁】:绕: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声回旋于房梁之间.形容歌声优美动听. 【广乐钧天】:广乐:优美而雄壮的音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之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 【含宫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征”. 【含宫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商咀徵”. 【含商咀征】: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宫”、“商”、“征”均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亦作“含宫咀征”. 【含商咀徵】:“宫”、“商”、“徵”都是中国古乐中的音阶名.指沉浸于优美的乐曲之中.同“含宫咀徵”. 【喉清韵雅】:歌喉清脆响亮,韵味优美幽致.形容歌唱水平很高. 【金声玉润】:金:指钟;玉:指磬.比喻文章气韵优美. 4.形容儿童唱歌的词语悦耳动听:好听之意。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 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袅袅余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 莺声燕语: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多比喻宛转悦耳的语声。 绕梁三日: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山鸣谷应:形容回音响亮,也比喻此鸣彼应,互相配合。 洋洋盈耳: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 银铃悦耳:声音如银铃般悦耳。 余音饶梁:意思是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常来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儿童唱歌,联想到一首清代袁枚的《所见》,原文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野外林**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5.描述儿童比赛的成语【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不分胜负】: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不竞南风】:不竞:指乐音微弱;南风:南方的音乐。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打擂台】:擂台:比武而专设的台子。参加摆擂台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竞赛。 【夺锦之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虎斗龙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龙斗虎争】: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龙战虎争】:比喻势均力敌的各方之间,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 【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龙争虎战】: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南风不竞】: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你追我赶】:形容竞赛激烈,大家都不甘落后。 【千岩竞秀】: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像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诗成得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手中败将】:在战争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6.谁知道描写儿童的诗句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耗费。 6. 带将:。 7.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古代儿童古诗词 1、《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8.形容小孩唱歌的成语有哪些1.吹花嚼蕊 【拼音】: chuī huā jiáo ruǐ 【解释】: ①指吹奏、歌唱。 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出处】: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2.莺声燕语 【拼音】: yīng shēng yàn yǔ 【解释】: 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 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3. 欢呼雀跃 【拼音】: huān hū qué yué 【解释】: 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 【出处】: 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4.蠖屈蜗潜 【拼音】: huò qū wō qián 【解释】: 蠖:尺蠖;蜗:蜗牛。形容房屋极为低矮和窄小。 【出处】: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5.莺声燕语 【拼音】: yīng shēng yàn yǔ 【解释】: 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 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