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绿色的诗句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53831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有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望江南 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虞美人 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2.描述绿色的诗句希望有用,望采纳 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唐·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描写“绿色”的诗句有哪些1.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释义: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2.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佚名《绿衣》 释义: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3.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释义: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 4.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释义: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 5.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贺铸《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释义: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 6.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贺铸《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释义: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7.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佚名《采绿》 释义:整天在外采荩草,采了一捧还不到。 8.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晏几道《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释义:小小的绿荫丛中,开着嫣红的鲜花;阴露滋润着花蕊,隐约地娇羞地藏在迷蒙的薄雾之中。 9.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释义: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 10. 绿丝低拂鸳鸯浦。——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释义:鸳鸯浦口,绿柳丝条低垂飘逸。 4.形容浅绿色的词语描写绿的词语 : 绿豆、 绿化、 草绿、 绿灯、 绿色、 碧绿、 嫩绿、 葱绿、 翠绿、 绿萍、 绿茶、 水绿、 豆绿、 墨绿、 绿荫、 品绿、 绿林、 绿洲、 新绿、 青绿、 铜绿、 绿篱、 油绿、 绿地、 绿肥、 黛绿、 黑绿、 柔绿、 挂绿、 滴绿、 官绿、 静绿、 小绿、 采绿、 着绿、 鲜绿、 沁绿、 吐绿、 绿浪、 娥绿 蓓蕾初绽 花团锦簇 缕缕清香 吐花展瓣 高贵清雅 花影摇窗 芬芳馥郁 灿烂瑰丽 洁白如雪 瑰丽娇嫩 沁人心脾 鲜丽娇媚 奇香四溢 娇艳多姿 琼枝玉叶 洁白无暇 脱颖而出 青翠光润 芳香醉人 芬芳优雅 落英缤纷 绚丽多彩 傲然怒放 随风摇曳 花叶扶疏 一枝独秀 色彩斑斓 嫣红似霞 朴实无华 亭亭玉立 冰心玉骨 淡雅清新 疾风劲草 绿满人间 蓬勃旺盛 铺青迭翠 绿草茸茸 草原无际 争荣竞秀 枯黄遍野 天涯芳草 风吹草低 草枯叶黄 草肥羊壮 漫山遍野 万物复苏 绿草如茵 芳草萋萋 一碧千里 晶莹闪亮 丛林尽染 浓茵密布 阴翳闭日 树绿茵浓 垂柳依依 枝条摇曳 万顷苍翠 苍翠挺拔 秀丽多姿 遮天蔽日 葱绿苍翠 挺拔高大 顶天立地 古木参天 茂林修竹 盘根错节 树木繁茂 树阴浓郁 浓郁苍劲 百花齐放 百花生日 花红柳绿 鲜艳,苍劲,挺拔,芬芳,嫩绿,娇嫩 ,葱郁,茂盛. 5.表示绿色的诗句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丰乐亭游春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有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6.描写绿的诗句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白居易《五古·北亭卧》 4、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6、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村绝句》 7.表示绿色的词语和诗句苍翠欲滴 春光漏泄 惨绿少年 苍松翠柏 丹心碧血纷红骇绿 回黄转绿 红衰翠减 看朱成碧 绿肥红瘦绿林豪客 绿蓑青笠 绿衣黄里 铁树开花 视丹如绿桃红柳绿 蜩螗沸羹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8.表示绿色的词语和诗句苍翠欲滴 春光漏泄 惨绿少年 苍松翠柏 丹心碧血 纷红骇绿 回黄转绿 红衰翠减 看朱成碧 绿肥红瘦 绿林豪客 绿蓑青笠 绿衣黄里 铁树开花 视丹如绿 桃红柳绿 蜩螗沸羹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9.表示绿色的句子1、漫山遍野的青松,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在绿色的海洋里,一株株年轻的松树碧绿滴翠,亭亭向上。 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小草绿油油的,缤纷的花朵星星点点的点缀着毛茸茸的绿草毯,高大的树木挺立在绿草红花的旁边,像是一个哨兵一样,守护着那些可爱的花草精灵。 4、红,黄,蓝,绿,青,白,紫世界上真是色彩万分,但我更钟爱绿色,因为绿是宁静的色彩,绿是欣欣向荣的象征,绿是生命的依托,绿是健康的保证,绿色象征希望,绿色象征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