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茶室喝茶诗句

1.关于品茶、赏茶、茶韵的现代诗歌

静坐 【林徽因】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茶的情诗 【张错】 1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2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3 我们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4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5 无论你怎样浮沉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 (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6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 一口茶。

2.谁有关于茶社的诗句

夏日湖上 陆游 乌帽筇枝散客愁, 不妨胥史杂沙鸥。

迎风枕簟平欺暑, 近水帘栊探借秋。 茶灶远从林下见, 钓筒常向月中收。

江湖四十余年梦, 岂信人间有蜀州。 入梅 陆游 微雨轻云已入梅, 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 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 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 九陌红尘更可哀! 初暑 陆游 槐阴清润麦风凉, 一枕闲眠昼漏长。 山鹊喜晴当户语, 海桐带露入帘香。

酒缘久病常辞酌, 茶为前衔偶得尝。 云北云南动游兴, 速呼小竖治轻装。

闲游 陆游 江边小市旧经过, 岁月真如东逝波。 茶灶酒垆多识面, 少留卖药买渔蓑。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 梅尧臣 薛老大字留山峰, 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 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 千古乃与奇笔逢。 太守姓出东汉邕, 名齐晋魏王与锺。

尺题寄我怜衰翁, 刮青茗笼藤缠封。 纸中七十有一字, 丹砂铁颗攒芙蓉。

光照陋室恐飞去, 锁以漆箧缄重重。 茶开片銙碾叶白, 亭午一啜驱昏慵。

颜生枕肱饮瓢水, 韩子饭齑居辟雍。 虽穷且老不愧昔, 远荷好事纾情悰。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 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 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 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 坐听荒城长短更。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3.清闲的午后一个人喝茶的句子

1. 品茶是一份享受!我和我的影子独处:有了一杯茶!亦品味着人生的厚重:一个人独坐浅尝。

2. 难得清闲,时隔一年再到新华书店看书,柜台摆设已经大变样,书目种类、数量少了很多,增加了很多茶文化展销及体验休闲区域。不知是与时俱进还是受电子书、电商的冲击不得不扩展渠道。想想也不错,品茶、读书本就是相得益彰的雅事,一个人、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下午……,如此甚好!

3. 品茶,我想知道……我想,失魂落魄的走在街头,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有时像在喝茶!有时像在品茗。

4. 远离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喧闹声,一个人在家听喜欢的歌,看喜欢的电视剧,品茶,读喜欢的书……过年难得的安静呀!

5. 暖暖的午后,在凤凰古城给自己寻找一个宁静的空间,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一个人自由行,喜欢在一个地方,待上个两三日,喝酒、品茶,遍偿美味佳肴,谈天论地,淡淡的地行、淡淡地走,寻一隅宁静的小天地,端起、放下,万物终归要回归宁静,心静了,便知道了泰然面对。繁华终归是过眼云烟,一杯茶最初再香,也会沏至无味。只待静静接受,默默相守。

6. 终于可以坐下来喝杯茶了,自己现在成了这里的常客,每周都会来一次,喜欢这里的沙发和环境,一个人安静的品茶。

7. 少时无忧无虑,中年危机四伏,老来坦然从容,人生就是这么度过,从起点到终点,这一路的风景,弯弯曲曲,只有一个人坐在阳光下面,品茶品人生……

8. 爱品茶或红酒: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很享受地读书,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

9. 一个人品茶,于平淡里清欢四溢,于无华中回味绵长。用时光的言语,用茶水的温度,尽享生命的细水长流,尽享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10. 不停很爱好这边的情况和气氛,公司散会经常会来这里,有大大小小各种的会议室能够抉择,一个人点杯茶,还能够享受自助午饭,性价比异常高,即使是人数比较少,三五石友相聚也异常适合,品茶谈天,相谈甚欢,古色古香的装潢,坦荡的视线,不错的茶品和餐食,是异常值得保举的好处所。

11.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

12. 茶乃是最好的东西,品茶可以让一个人静静的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怎么计划。

13. 品一杯茶,读一个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品茶读人,读茶香背后的野味,也读苦尽甘来的回味,读人生沉淀后的升华;品茶读人,读真善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品茶读人,最重要的还是为了自己要做一个开阔豁达的人。

14. 一个人,品着一杯茶,嗅着茶的芳香。不为世俗所扰,不为他人所动,不受外界干扰。此刻,只需要一杯好茶,只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没有喧嚣之音打扰的地方。就在此时,只有茶,只有我。

15. 懂得享受一个人的时刻,品茶,看书,看电影亦或是发呆也是好的,没人能永远陪伴,我们都需要自由。

4.有关茶社的诗词100字左右

1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2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3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4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

5走笔谢孟谏汉寄新茶 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安得知百万 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由于茶味好,所以在一连吃了七碗,作者细细品味,每饮一碗,便有一种新的感受。到饮七碗时,更觉得两腋清风,飘飘欲仙了。最后想到辛勤采制茶叶的劳动人民,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诗人认为,劳动人民应得到休息。

由于作者用了优美的诗句来表现对茶的深切感受,于是这首茶诗脍灸人口,历久不衰。后代诗人文士,应为引用,如苏轼的《汲江煎茶》、《试院煎茶》等篇,便都化用顾卢仝的诗句。)

6

一字至七字诗(塔诗)

(一七令)赋茶 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说明:这是一首宝塔诗,茶诗中是少见的,在其他诗中也不多。宝塔诗为一种杂体诗名, 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句到七字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

这首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的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以及人们的饮茶习惯和茶叶的功用。诗的开头,用了香叶、嫩芽四字来说明茶叶的香味和细嫩,接着说诗人和僧侣们对茶的喜爱。然后谈到煎茶之事,十分讲究。

5.茶馆对联及与茶有关的诗词

为您奉上:

尘虑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淡酒邀明月

香茶迎故人

芳香清意府

碧绿净心源

羹香怀帝德

茶色虑民灾

酒醉英雄汉

茶引博士文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七度卢仝碗

三篇陆羽经

清泉烹雀舌

活水煮龙团

清音盈客座

和气透茶杯

日日无空座

时时有好茶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相如聊解渴

谢朓喜凝眸

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扬子江心水

黄山顶上茶

一天无空座

四时有香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佳肴无肉亦可

雅谈离我难成

酒醇饭香茶浓

花鲜月明人寿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识得此中滋味

觅来无上清凉

煮酒放言世事

烹茶细味人生

北汲百泉池内水

南收龙井岭头茶

6.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一 诗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分江,江水入瓶……归到。

7.关于饮茶的诗句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8.描写女性喝茶的诗句有哪些

1.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2.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3.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4.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5.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6.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7.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8.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9.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10. 饮茶除假寐,闻磬释尘蒙。 11. 丑妻终胜长为客,薄酒能无更饮茶。

12. 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13.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唐】白居易 14.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15.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16.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17.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自从神农氏发现茶,将它作为一种药予以记载之后,茶的品饮方法经历了千年的起承转变,从粗犷走向优雅。

茶的走向,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文明发展走向的一个缩影。 春秋时期,茶叶是一种蔬菜,人们一般直接加水煮熟,然后配饭吃。

可能还会添上油盐酱醋之类,我是没吃过,十分好奇这味道。不过现在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凉拌茶菜”“油茶”之类,大概也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古人十分地敬天尊神,所以那时候茶还被当成祭品,奉献给祖先和神明。 汉朝的时候,茶叶终于被作为饮品推广,“武阳买茶”这个典故,可以看得出,至少在富庶的人家,茶已尽作为一种商品来消费。

不过汉朝人喝茶的方式仍然很奇怪。一般采摘后的茶叶都是做成饼状的,类似今天的普洱饼。

喝之前,先把饼烤红,然后再在陶器里边把它捣碎。最后充入沸水,加上葱姜等调味品。

这样一锅热腾腾的羊肉泡馍就做好了。哦呸,是一碗香喷喷的茶终于泡好了。

不过这样的节奏也太奇怪了吧。汉朝人,你们的茶咸不咸啊? 再来看,三国两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玄学盛行的时代。

什么叫玄学?简单理解就是哲学。不过深层次分析就是,科举制还未发明,此时的读书人做官只有靠走关系,或是家庭名望这两种方式,所谓的举孝廉。

那你想啊,大批的读书仔没有公务员考试可以参加,更没有公车上书的机会。那既然与政治无缘,就只好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上瞎折腾了,这个时代也是历史上出奇葩最多的时候。

这个时代的有关茶的文化,也没什么好讲的,无非是喝的人越来越多,喝法则跟前辈一样。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提出了“以茶代酒”的概念。

这个概念多伟大,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中国还常常提起。其实说白了,自从中国人提出了这句话开始,我们就已经比别的民族早进入斯文的时代了。

喝茶的民族跟喝酒的民族怎么比?就好比秀才与野蛮人。互相瞧不起吧。

中国历史后半段发生的很多事都可以用这个偏见来解释。 大唐盛世,对茶最伟大的贡献恐怕是出现茶圣陆羽,一部《茶经》奠定了中华茶道的基础。

茶具之精美自不必说,被日本人尊称为“唐物”,与他们自己粗糙的“和物”分开。唐三彩出现,瓷器开始千变万化。

茶马古道也形成了,茶叶开始出口。金银类的高档茶器也渐渐受到欢迎。

种种迹象表明,茶的时代到了。只是这时候喝茶的时候已经不加葱姜之类的了,我大唐国民早就品出了茶叶本真味道的曼妙。

宋朝,什么都是最高级,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中的LV,奢侈的王朝。连皇帝都写了本关于茶的书叫《大观茶论》,亲自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而且将民间的茶和皇家的茶分开,在福建设立官焙,专做皇家茶,叫龙团凤饼。特供无处不在啊。

宋朝人终于不再沉迷于煮茶了,而是点茶,所谓点茶其实喝法有点像今天的咖啡。日本人到现在还是点茶法,冲泡茶粉来喝。

有机会的朋友可以现场体会一把。每个人点出来的茶,要比味道,图案,色泽等等,这个叫斗茶。

插一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面提到曲水流觞。其实说的就是一种游戏。

就是将各自泡好的茶放在一个水循环系统上,转来转去,然后你可以在水面选一杯来喝。 明朝,朱元璋是个土包子,忍受不了那么多规矩,不喝茶粉,不喝茶饼,只喝散茶,直接拿开水一冲。

跟今天普通人喝茶是一样一样的。同时由于发酵工艺的发明,喝了几千年绿茶的中国人,开始喝上红茶、黑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什么呢?紫砂壶也是在这时候发明的,第一泡茶利器诞生了。 清朝可能是喝茶最多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喝茶。

地球上有五亿人口在饮茶,四亿在中国。那些百年的老茶馆,都是从清朝。

9.求有关品茶的诗句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即事 【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访友人不遇 【唐】李咸用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

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

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酬黎居士淅川作 【唐】王维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著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酬乐天闲卧见寄 【唐】刘禹锡 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 风碎竹间日,露明池底天。

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自述 【唐】元稹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茶烟》 [明] 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清·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

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 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花二首》 [宋]苏辙 (之一)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鉏。 (之二) 细嚼花须味亦长,新芽一粟叶间藏。

稍经腊雪侵肌瘦,旋得春雷发地狂。 开落空山谁比数,烝烹来岁最先尝。

枝枯叶硬天真在,踏遍牛羊未改香。 《茶磨二首》 [宋]梅尧臣 之一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

10.关于品茶时的专用诗句有哪些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