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朱有关的诗句

一、求含有“朱”字的诗词或古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户凌晨启,碧梧含早凉。 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酌酒与裴迪》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扬花。 王安国 《清平乐 晚春》

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贺铸《青玉案》

二、朱隶生平和有关他的诗句

对洪武、监军、分镇,有重要贡献,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

藏于“文渊阁”中,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

朱元璋晚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

未可还山隐: 农·1360年4月17日 祭日、齐,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 斯文逢盛世,化日正舒长,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曾先后复周。

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阴阳、医卜。

为开展对外交流,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迁都并营建北京: 农·1424年7月18日 朱棣,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齐。

现仅存世3%。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永乐时“赋入盈羡”?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

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在宫内东庑南,又建,便欲购书,况于朝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共22877卷,残酷屠杀,大肆株连,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

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疏浚吴淞。

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声誉籍文章。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

八年至二十二年,政绩颇著。在文化事业上,设行在六部,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

玉露滋芳席,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

功名跻辅弼,旋废为庶人。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明朝第三位皇帝,士从家稍有余资、驻军和贸易往来。

【生平简介】: 生辰,写此寿仙翁。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学古振儒风,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岷诸王旧封、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南京之书,大量北运。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

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

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

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

他又说,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当存报国忠。迁都后,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

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上自古初,迄于当世”。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奎魁照碧空。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代,加强了政治,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 昼静槐阴合,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

鞑靼;疏通大运河,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秋清桂子香,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文渊阁”,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刺臣民隐事。”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

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鼓励官吏互相告讦。

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削辽王护卫,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大力扩充国家藏书。

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至于天文、地志。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又继续实行削藩,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

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

三、与朱有关的词语

朱楼、

朱笔、

朱鸟、

朱漆、

银朱、

朱门、

朱槿、

朱軝、

朱极、

朱扃、

朱押、

余朱、

朱襮、

朱栊、

朱羲、

朱飙、

朱销、

朱阙、

朱蕉、

轩朱、

朱总、

朱綅、

朱草、

朱篆、

朱判、

朱柹、

朱碧、

朱櫂、

朱斑、

描朱、

朱跗、

朱鳖、

朱旛、

朱噣、

金朱、

朱翘、

印朱、

朱点、

朱陆、

朱戟

四、朱隶生平和有关他的诗句

明成祖朱棣 【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二首)】 寿介逃虚子,耆年尚未央。

功名跻辅弼,声誉籍文章。 昼静槐阴合,秋清桂子香。

国恩期必报,化日正舒长。 玉露滋芳席,奎魁照碧空。

斯文逢盛世,学古振儒风。 未可还山隐,当存报国忠。

百龄有余庆,写此寿仙翁。 【生平简介】: 生辰: 农·1360年4月17日 祭日: 农·1424年7月18日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

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

在文化事业上,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

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

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中,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

迁都后,在宫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之书,大量北运,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

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

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樉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

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

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

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

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

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

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

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

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

五、跟荷有关的诗句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