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疆域辽阔的诗句

1.描写元朝疆域辽阔的诗句有哪些

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能一统者,秦汉晋隋唐而已。西至乎玉关,东至于辽水。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得从者失横,有此者无彼。大哉天朝,万古一时。渌江成血,唐不能师,今我吏之,辽阳高丽。银城如铁,宋不能窥,今我臣之,回鹘河西。汉立铜柱,马无南蹄,今我置府,交占云黎。秦筑长城,土止北陲,今我故境,阴山仇池。鴃舌螺发,黧面雕题,献獒效马,贡象进犀。络绎乎国门之道,不出户而八蛮九夷。

圣皇之德,日盛日隆,前乎百世不得轧其步,后乎百世不得踵其踪。惟其有大德之大,故能成大元之功。惟其有大元之大,故能成大都之雄!

2.赞美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的诗歌

《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

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

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

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

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

地久天长。

3.敕勒歌中表现天地辽阔的诗句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一句形容天之辽。

“天苍苍,野茫茫”这一句更偏向于形容地之阔吧。

附注: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