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金刚宝座塔诗句

1.关于我国的五座金刚宝座塔如题 谢谢了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简介 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式塔。金刚宝座式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和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其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属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

2.关于我国的五座金刚宝座塔如题 谢谢了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

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

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简介 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式塔。

金刚宝座式塔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明显地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几座这类塔中,北京有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和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其中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要属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

3.介绍金刚宝座塔的历史和文化

北京大真觉寺塔(五塔寺)(明) 五塔寺位于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

此庙又称五塔寺,建于明初,寺内宝塔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是我国此类塔最早的例子。它是根据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印度僧人班迪达带来的“佛陀迦耶塔”(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图样建造的,但在塔的造型和细部上全用中国式样。

五塔是在由须弥座和五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台座南面开一高大圆拱门,由此可循梯登台,台上中央的密檐塔较高,十三层;四角的较小,十一层。

台座和塔上使用的雕刻题材有:四大天王、金刚杵、罗汉、狮子、孔雀、梵文、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即绳)、象、马、卷草等,种类虽多,华丽而不零乱,是其成功之处。 五塔寺初名真觉寺,后改名大正觉寺。

称作五塔寺,是因寺中有金刚宝座塔而得名。成为中国建筑与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

4.金刚宝座塔是什么意思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

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

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

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筑物,它不论在建筑体积和质量,都在其他单体建筑之上。正殿左右配殿或作二层楼阁形式。

正殿后一进院落,常建筑二层“藏经楼”。另外,多在主轴院落两侧布置僧房、禅堂、斋堂等僧人居住的房屋。

北京的大型佛寺,如西四牌楼的广济寺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小型的寺庙,一般只有一进院落——进山门迎面就是大殿,两厢为僧房。

佛寺建筑群组中常布置一系列附属建筑,如山门前的牌坊、狮子雕刻、塔、幢、碑等。 北京现存的佛塔都是砖石建造的。

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斗栱密檐型);阜成门内元代建造的妙应寺白塔( 屠坡型);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斗栱密檐型);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印度金刚宝座式);卧佛寺 在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寺首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原名兜率寺,或名寿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十方普觉寺。

因寺内有元至顺元年——二年(1330—1331年)铸造的一躯释迦牟尼涅盘铜像,所以一般叫卧佛寺。 碧云寺 在西山东麓,各组殿堂成阶梯状层层上升;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庵,明代正德年间(十六世纪初)扩建;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在原有基础上大规模扩建。

天宁寺塔 在广安门外,是我国现存的密檐式砖塔中比较典型的一座。此塔隋代已有,现存的这座塔是辽代建的。

二、喇嘛寺 喇嘛寺在我国信奉喇嘛教的是蒙、藏两个兄弟民族,所以喇嘛寺的建筑也因宗教内容的特点和民族的特点而和佛寺有所不同。 北京的喇嘛教建筑是从元代开始出现的。

喇嘛教建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和佛寺相近的宫室式木建筑;另一种是属于碉房式的砧石建筑。北京的雍和宫和东、西黄寺都属于前者,只有颐和园后山的一组喇嘛寺是碉房式的。

木建筑的喇嘛寺仍旧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寺庙前半部的山门、天王殿、大殿,都和佛寺差不多。但大殿以后的部分常有高大而雄伟的建筑,在布局上也有所变化;例如雍和宫的后部采用三殿并列的制度,用复道将高大的万福阁和两侧的永康阁、延宁阁连接起来,气势十分壮丽。

喇嘛教的塔不同于佛塔。它是由印度的 屠坡演化而来的。

中国的喇嘛塔也有用为僧侣坟墓的,但建筑在寺庙中的喇嘛塔,却和佛塔的作用相同。 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有罗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种。

罗马式教堂是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以后,一些大教堂普遍采用的建筑式样。它是仿照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式样及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形式的建筑。

巴西利卡是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大厅东西向,西端有一半圆形拱顶,下有半圆形圣坛,前为祭坛,是传教士主持仪式地方。

后来,拱顶建在东端,教堂门开在西端。高耸的圣坛代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骷髅地的山丘,放在东边以免每次祷念耶稣受难时要重新改换方向。

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在祭坛前扩大南北的横向空间,其高度与宽度都与正厅对应,因此,就形成一个十字形平面,横向短,竖向长,交点靠近东端。这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更加强了宗教的意义。

拜占庭式建筑的主要成就与特征是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典型拜占庭式建筑。

其堂基与罗马式的一样,呈长方形,但是,中央部分房顶由一巨大圆形穹窿和前后各一个半圆形穹窿组合而成。东正教教堂的特征是堂基由长方形改为正方形,但在建筑艺术上仍保留拜占庭式风格。

东欧的教堂是突出穹顶,提高鼓座,使穹顶更加饱满。现在苏联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

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另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它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在宗教节日时,教堂往往成为热闹的赛会场地。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飞券、修长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巴黎圣母大堂,意大利米兰大堂,德国科。

5.什么是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喇嘛教的佛塔形式之一,起源于古印度,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元、明、清时期建造较多。

金刚宝座塔指在一个方形塔座上共建五座塔,高大的主塔居中,小塔则围绕主塔而立。五座塔代表了金刚界的五部佛,即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不动如来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

也有的金刚宝座塔为双层,共有九塔。宝座上的塔形制多样,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

我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仅十余座,比较有名的是:北京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西黄寺清净化城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云南昆明官渡金刚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内部用砖挪成,外部用青白石包棚,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造型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塔。

塔的下部是略呈长方形的须弥座式的石台基,外周刻有梵文、佛像、法器等纹饰。台基上面是金刚宝座的座身,分为五层,每层均有出挑的石制短檐,檐下周匝全是佛龛,每龛内雕坐佛一尊,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

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幵券门一座,通入塔室。 塔室的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琉璃砖仿木结构的罩亭内。

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方形石塔。中间一塔较高,有13层檐,顶部是铜制的塔刹。

四隅的小塔较中央的稍低,檐11层,塔刹为石制。

6.泰国佛塔的典型代表

傣族佛塔的类型

泰式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元、明、清时期这类佛塔建造较多。所谓金刚宝座式佛塔就是在一个塔座上共建5座塔,较高大的主塔居中,较主塔小的群塔围绕主塔而立,它是根据大乘佛教金刚界五部五佛的意思而建。泰式金刚宝座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金刚宝座塔的组合不受塔数的限制,比如曼飞龙白塔由9座佛塔组合而成,9座塔的造型基本一致,与泰国13世纪所建南奔马哈特塔十分相似。另一座规模较大的金刚宝座式佛塔是德宏盈江的曼勐盯塔,塔座上的小佛塔多达40余座。泰式金刚宝座塔的塔座一般为圆形须弥座。在云南潞西县芒市内有一座树包塔,在一层低矮的八角形台中部,是一座高大的主塔,四隅各有一座小塔,在小塔之间各有一尊狮子。主塔被一棵大树的根茎紧紧环抱着,位于四隅的小塔由两层A角形的叠涩台基,钟形的覆钵体,七重相轮以及仰覆莲瓣、伞盖等组成,主塔的形制大体也是这样。该塔覆钵与塔刹的造型和姐勒大金塔十分相似,属南传体系泰式金刚宝座塔风格。由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金刚宝座塔的意境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金刚宝座上的佛塔数目不等,内地金刚宝座上的佛塔一般由5座组成,而云南泰式金刚宝座上的佛塔远不止这个数,二者悬殊较大,这是大乘佛教金刚宝座式塔和小乘佛教金刚宝座式塔的主要区分点。其次还有造型、结构、布局等方面各自均有自己的建筑风格。

缅式钟形佛塔。常见的是在一方形的塔基上,建一个圆形多环状的塔座,座上为一喇叭状的钟体。这种佛塔与我国藏式喇嘛塔造型极为相似,但它不像喇嘛塔那样上部宽平而粗壮,它的上部与塔刹的连接处收分十分自然,轮廓线显得柔美,无僵直之感。塔形明显效仿缅甸的所谓“善卡某”式佛塔,为典型的缅式佛塔。是从古印度窣堵波式佛塔演变而来的,是东南亚佛塔中最常见的一种塔型,云南瑞丽市的姐勒佛塔就属这种类型。

“串”字形佛塔。这种类型的佛塔在云南傣族地区分布较广,其中临沧西文笔塔最为典型。该塔高15米,基座为八角形,主塔由9个圆环体叠成,四角有7座小形的模型塔。始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为早期傣族佛塔。

高基座佛塔。这类佛塔塔身上层用几组层次较少的盒状体砌成,下层则系用多边“亚”字形折角的砌法。如西双版纳的英贴塔、景谷县勐窝佛寺双塔均属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佛塔主要受泰国南部占婆式佛塔和缅甸巴岗式佛塔的影响

7.真觉寺的佛塔为什么叫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印度僧人班迪达来北京,献上金佛5 尊和印度式“佛陀迦耶塔”图样之后,由明成祖下旨兴建的。

明成化九年(1473 年),又依照所献图式建成金刚宝座塔。金刚宝座塔在佛教中属于密宗一派的塔,象征须弥山五形,并以密宗金刚界五部主佛——五方佛(即: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阿闲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为供奉对象。

五佛均有以动物,如狮子、象、马、孔雀、迦楼罗(金翅鸟王)为坐骑的宝座,所以称“金刚宝座塔”。而且这种塔的座子和五小塔的须弥座上也都布满这5种动物形象的纹饰。

北京真觉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寺院荡然无存,只有这座金刚宝座塔幸存下来。金刚宝座塔虽以印度“佛陀迦耶塔”为蓝本,融合了我国传统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

塔由宝座和石塔两部分组成。宝座为7。

7米的高台,用砖和汉白玉砌就,外观庄重,分6层,由下而上逐层收缩0。5米。

最下一层为须弥座,其上5层,每层是一排佛龛。每个佛龛内刻佛坐像一尊。

宝座顶上平台,分列方形密檐式石塔5座,中央大塔13层,高约8米;四角小塔11层,高约7米多。 各塔均由上千块预先凿刻好的石块拼装而成。

宝座南北正中辟券门,塔内有石阶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上层平台。台上还盖有下方上圆琉璃罩。

塔座和塔身遍刻佛像、梵文和宗教装饰。中央大塔刻一双佛足迹,意为“佛迹遍天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