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的经典诗词有哪些声声慢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口语的语气使得这两个“知否”让人读来颇觉清新.“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写出了当前的情形.这句是最为世人称道的一句,它十分的新颖别致、生动传神,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功力独到.她用“绿”字代指满枝的绿叶,用“红”代指枝头的花朵,“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一,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其次,作者通过主人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写法,不仅是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脑海里形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增添了真切感,而且行文上也显得紧凑而有内容.同时还将人物的心境通过话语表现出来,更显得真实可信.此外作者在对话中稍加点缀,如“试”、“却”等字,将人物情感的转折细腻地刻画出来,对比着描写了两个人物的情感心思.再者,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在语言上更显凝练,言前人所未言.前已详述,此处即不重复了.总体而言,这首小令以短短二十三字,却已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如话,而意境含蓄丰富,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驾驭语言、剪裁篇幅、开创意境的高超艺术技巧”.《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笔者以为评述恰当。 3.李清照的宋词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李清照——《点绛唇》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乌江》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多丽》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念奴娇》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词全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好事近》 李清照——《行香子》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庆清朝慢》 李清照——《诉衷情》 李清照——《小重山》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4.帮我写宋词,仿照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1·残阳轩窗杜宇,昏鸦秋树疏疏.薄酒淡妆成,一笑掩当啼哭.回顾,回顾,高楼望断长路2·苦海傲笑苍白,人生荆棘何奈?欲遁空门去,长伴佛祖素斋.善哉!善哉!可叹尘缘若待..3·年少花颜初露,却问遍天涯路;今感慨无数,青春为何虚度.痛苦,痛苦.只为红颜一怒!4·昨夜黯然独住 ,心中孤苦难恕;望断天涯路 ,依然相思满腹.何故,何故.这般牵肠挂肚!5·高山流水淙淙,晚风明月聚首.杨柳折细腰,怎奈无人倾慕.消愁,消愁,独自翩若惊龙.6·去年桃花深处,轻鸿飞过东西;落花非无意,只教人间春驻.秋雨!秋雨!红颜自古天妒.7·微雨浮云轻淡,垂柳寒烟临岸;山远映残阳,归鸟暮霞相伴.肠断!肠断!争奈物华荏苒.8·清华大学一个女生仿李清照的《如梦令》词在网上发帖:一日黄昏漫步,见一男生装酷.呕吐,呕吐,只想低头撞树.一日自习深处,见一女生撞树 呕吐,呕吐,只想低头撞树.于是引来全国众多网友跟帖—— 一日自习深处,见一女生撞树.呕吐,呕吐,恐龙也敢摆酷.今日黄昏奇遇,见有两人呕吐.装酷,装酷,一不留神撞树.一日闲庭信步,忽见三人呕吐.何故,何故,只为都在水木.无事闲逛水木,惊闻四人撞树.愤怒,愤怒,罚你四人植树.那日四人植树,还有一人监督.残酷,残酷,惨状不堪入目.都怪有人撞树,害得满版酸句.删去,删去,免得大家发怒.害我郁闷气堵,害我搜肠挂肚.佩服,佩服,咬牙切齿想哭.忽闻一人痛哭,不知这是何故.嘀咕,嘀咕,只缘恐龙撞树.昨晚饭后散步,忽有两人呕吐.跑路,跑路,又遇恐龙撞树.今天校园路过,忽然发现没树.罪过,罪过,大家爱惜树木.近来真是添堵,水木烂人无数.何苦,何苦,都来撞俺老树.要死死到别处,此处不备棺木.伐树,伐树,也会救人无数?夜来寻贴西陆,看到好贴几处.佩服,佩服,西陆能人无数.我本一棵老树,撞我之人无数.何故,何故,都因西陆无木.绿林清风小雾,挥扇闲庭信步.呕吐,呕吐,树下脑浆无数.纸虽涨价无数,还有西方沃土.树木,树木,都来扎根西陆.又见有人撞树,概因西陆龟速,悲呼,悲呼,牵连无辜树木.今夜无书何故,纸张涨价无数.求书,求书,先学爱护树木.半夜点灯看书,西陆乌龟走路.慢速,慢速,气得一头撞树.结束一天忙碌,回家登上西陆.无贴,无贴,不如开始撞树.惊谈西陆树木,用途不用细数.寻贴,寻贴,寻出经典无数.前来西陆寻贴,却见N人撞树.保护,保护,恐龙也是动物.骑猫夜上西陆,处处见人撞树.何苦,何苦,终会能见好书.。 5.李清照诗词全集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 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 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 89年版)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 宗矣。 (《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 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 佳。” 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 ,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 烟火者。(同上书) 现将她的两首很有名的《如梦令》写在这里,其他的可以去看《漱玉词》等书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