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安排不公平的诗句

1.表示“老天不公平”的诗句有什么

1.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释义: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释义: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

4.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释义: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5.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释义: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6.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安登高》

释义: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7.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释义: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释义: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9.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0.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2.表达“领导处理事情不公平”的诗句有哪些

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出处:出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释义:允许当官的放火胡作非为,不允许老百姓点灯照明。形容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而人民的正当言行却受到种种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为,反而严格要求别人或不许他人有正当的权利。

2、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

出处:出自文映江《咏针》,文映江,字岷山,同治13年(1874年)生,清末拔贡。知府批其卷曰“文盖通场,字丑八县”。

释义:将那些只看外表的人比喻成针,因为针只能用来做衣服,故只认识衣服不认识人,这首诗讽刺那些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此诗是借缝衣针来讽刺那些只根据外表判断人的好坏而不注重内在的人。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出自(唐)杜牧《泊秦淮》。

释义: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

4、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出处: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

释义:春天,农夫把一粒粒种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各地的土地都被农夫耕种,再无闲置的田地,可仍然有种田的人因为粮食被官府征去而被饿死。

5、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出处:北宋诗人唐庚在其《白鹭》。

释义:诸君就是当时掌握朝政的蔡京者流。朝堂上的诸君有意清除钩党,其实哪里是清除钩党,说得更一针见血点,就是排除异己,这些白鹭,按照诸君刻意搜求的连坐推罪之法,必由甲到乙,再由乙到丙,总有一天,会落到你们头上的。纵然你们再无辜,也一定安上罪名,插翅难逃的。

3.描写公平的诗句

想去想来只有二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实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没有人愿意来维持这个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有这个时间,把世上人一一称过。

所以就有了际遇这种说法。因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挣扎,使人长叹却又无奈,只能归之于际遇。

而有人对这不公平是极看不开的。“豁达”二字易书难行。所以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刘基有《卖柑者言》。

附文:

《庄子·胠箧》:偷钩的要处死,偷国家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同样是偷,结果是天壤之别。

非攻《墨 子》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卖柑者言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了其中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还是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你做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量啊。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给出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兴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综观三位先贤文章,你应该对公平有比较客观的理解了吧。

4.什么诗句能表达自己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1.《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拟行路难·其四 作者: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元·高明《琵琶记》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5.《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上堂: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5.描写“公平”的诗句有哪些

1.《送赵道士归天目旧山》

年代: 唐 作者: 薛能

愚朴尚公平,此心邻道情。有缘终自鄙,何计逐师行。

日者闻高躅,时人盖强名。口无滋味入,身有羽仪生。

奏乞还乡远,诗曾对御成。土毛珍到越,尘发倦离京。

符叱风雷恶,朝修月露清。观临天目顶,家住海潮声。

道引图看足,参同注解精。休粮一拟问,窗草俟回程。

2.《故丞相忠定赵沂公挽章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曹彦约

譾譾群情便,峣峣俗眼惊。

此身无利钝,於国要忠诚。

得力平生学,求仁死后名。

登门非雅素,持论略公平。

3.《别权沪帅朱杞材太社》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犹记冲寒泝峡来,相期偕至亦偕回。

朝廷有诏许归老,藩岳无人值借才。

雇我凋年嗟已矣,如君英略勉之哉。

度沪要了经营事,心放公平手放开。

4.《感时述事(十首)》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豢狗不噬御,星驰慕民兵。

民兵尽乌合,何以壮干城。

百姓虽云庶,教养素无行。

譬彼原上草,自死还自生。

安知徇大义,捐命为父兄。

利财来应召,早怀逃窜情。

出门即剽掠,所过沸如羹。

总戎无节制,颠倒迷章程。

威权付便嬖,赏罚昧公平。

饥寒莫与恤,锐锉怨乃萌。

见贼不须多,奔溃土瓦倾。

旌旗委田野,鸟雀噪空营。

将军与左右,相顾目但瞠。

此事已习惯,智巧莫能争。

庙堂忽远算,胸次猜疑并。

岂乏计策士,用之非至诚。

德威两不立,何以御群氓。

慷慨思古人,恻怆泪沾缨。

5.《古意》

年代: 宋 作者: 鱼潜

青青陵上柏,落落劲不摧。

人生百年内,朝夕变所怀。

斗酒命同好,万里不顾回。

闻有昌国君,谈笑黄金台。

柔言更长跪,信是富贵媒。

但恐气习移,古今不同才。

寄言去国者,岁晚有馀哀。

权衡岂公平,天驷但伏枥。

东井不救渴,仓库何时实。

元工青白假,名器甚可惜。

如何万万古,不行督责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