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长城有关的诗句

一、关于长城的诗有哪些

1、《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译文: 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3、《从军行七首》 唐代: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时,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战报后迅速出击。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刚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秋月高高悬挂。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烽火台遍布各个山头。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看不见踪影了。

4、《出塞》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古意》 宋代: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译文: 重金招募战士征讨敌人,修万里长城抵御外敌。

曾经照着昭君墓地的月光,现在正照着汉军的军营。 6、《至广州第七十七》 宋代:文天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译文: 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7、《统汉烽下》 唐代: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 黄沙白骨拥长城。

译文: 在统汉峰西的降户营一带,是黄沙白骨堆起来的长城。

二、求有关长城的词语,古诗

老龙头古诗老龙头位于明万里长城入海处,有关的诗作主要是描写长城入海处的雄奇瑰丽的景观.其中有许多诗高度概括地描摹集大海、山脉、关城为一体的景色:“云出山含雨,潮来水溉城”(明·葛守社《观海亭》);“城头望海海潮生,白浪乘风撼塞城”(明·蔡可贤《观海亭》);“长城枕山尾掉海,海楼倒挂长城外.地坼天分界混茫,山回城转横烟霭.楼脚插入大海头,巨灵触搏海怒流”(清·陈廷敬《澄海楼观海》);“沧溟之北山重重,长城划断关西东.南趋入海行且止,势如峻坂回奔龙.龙奔欲驻首昂起,云霞万丈摩青空.危楼高压老龙顶,雕梁画栋疑神工”(清·史梦兰《澄海楼》).老龙头诗中还有对秦皇汉武的求仙问道进行批判:“秦帝关存终失鹿,汉皇舟阻未成仙(清乾隆帝《登澄海楼望海作》).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岌岌可危,老龙头逐渐荒凉,八国联军的大炮使澄海楼毁于一旦,海边筑起'六国营盘”.偶有诗人至此,吊古伤怀,发出感叹:“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国旗拔去张欧帜,吏歌互答声啾啾”(刘文临《哀澄海楼》).山海关古诗作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其内容很丰富,有赞美长城的险要和景观的壮丽的,有反映时代的风云及其他抒怀之作,但最富特色的是描写战争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爱国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长城一线长达16年之久,他曾率兵出关作战,写《出榆关》:“前趋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反映了当时军威之壮.万历中期,女真族崛起,东北多战争,黄洪宪《山海关》中写道:“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明末,山海关常有朝庭重臣统兵与后金作战,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重登山海关城楼》:“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群雄骄语日,一剑几经过.”清代前期有关山海关的诗作,多反映时代的巨变,民生疾苦,语多沉痛哀怨.思想家顾炎武的五言长诗《山海关》是其中的一首.全诗36句,首先写山海关的险要地理形势,其次写明清战争及山海关的防务,最后写吴三桂迎清兵入关及明亡后山海关环境的悲凉.风格古朴平实,慷慨生哀.陈天植《山海关》:“疆场百战地,烟火几家残”;王模的《榆关》:“荒沙寒白骨,新鬼啸黄泉”、“前年百战地,遗恨至今存”.把山海关作为一个古战场来凭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对战死沙场者遗恨的同情.尤侗的长诗《山关行》真实地反映了清初京郊闹饥荒,清廷招募穷苦百姓经由山海关向辽东移民,百姓扶老携幼,号哭上路的惨状:“山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白头龙钟扶老翁,红颜伶俜携儿童”;“亲戚坟墓天一方,惜别临歧泪如雨.”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八达岭长城古诗八达岭不仅地势巍峨险要,而且风景秀丽奇异.中国北方长城关塞众多,但绝少有像八达岭那样集险与翠于一身的长城关口.很少有一个关口曾经走过那么多的军事家、政治家、旅行家、文学家与商贾行旅、贩夫戍卒、羁官游子以及少数民族.当他们通过八达岭时,有的惊叹天险,有的欣赏美景,有的忧劳国事,有的吊古伤怀,留下了大量诗篇.金朝的刘迎是最早提出“八达岭”一词的人,他在《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一诗中写道:“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行行非吾令,柅亦岂吾使.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箠,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明代徐渭《八达岭》:“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噀黄.”清代诗人沈用济在《登八达岭》诗中写道:“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三十一岁时单骑出居庸关游八达岭作诗数十章,其中有一首是:“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日暮长河盘大漠,天晴外部数疆封.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八达岭不仅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也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群山苍茫,长城腾飞在高山之颠,宛如巨龙.参考资料节选自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著《万里长城纵横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有关长城的诗句、谚语、俗语、传说、歇后语、长城的价值每种三个

一、长城的谚语: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长城内外皆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2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长城的成语: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8.自毁长城 9.孤城绝塞 10.万里长城 三、长城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四、长城民歌民谣 山海关 山海关,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 桥对桥,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张家口 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 杀虎口 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嘉峪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滩 出了嘉峪关,眼泪擦不于 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 木兰脚蹬黄河岸,一箭射过嘉峪关;找箭找不见,不找就看见. 阅八达岭 倪祖(明) 八达雄垣起戍楼,风烟朔漠塞边秋. 槛前平陇依然古,山外长河犹自流. 汉将青云收汗马,龙沙白骨啸寒丘. 不堪脂血均输尽,谁系单于纳款头. 登八达岭 沈用济(清) 策马出居庸,盘回上碧峰. 坐窥京邑尽,行绕塞垣重. 夕照沉千帐,寒声折万松. 回瞻陵寝地,云气总成龙. 登八达岭 陈春啸 倚天舒啸气如虹,极目长城第一峰.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 烽烟早净王戈泪,伟业方兴鼎革工. 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 度岭见长城 丁澎(清) 岭坂风回树郁盘,长城如带雾中看. 随阳雁断天疑尽,背日风高夏若寒. 沧海不沉秦女石,浮云欲动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挥泪,况是亲经行路难. 八达岭 徐渭(明)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戍堡终年雾 黄.。

四、与“长城”有关的古诗

借问峪中何所有,千树桃花万树柳。/锁钥重重障帝京,麾飞设设险树旄旌。路从天际来高下,山自昆头起峻平。树拥苍龙飞宝戟,石排白豹锸神兵。我知天意兴明运,故设雄关玉垒生。”(写居庸关的)

/两面三刀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是长城西端的重要关口)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同前)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同前)

饮马长城窟

作者:子兰

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

马嘶闻水腥,为浸征人骨。

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

洗尽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还魂。

空流呜咽声,声中疑是言。

作者:杜牧

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

经檀道济故垒

作者: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长城闻笛

作者:杨巨源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送刘判官赴丰州(一作赴天德军)

作者:卢纶

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

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

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

五、有关长城的诗句和谚语

1、《长城》【唐】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2、《登长城》【唐】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杂种宼轮台。

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4、《统汉烽下》【唐】李益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7、《杞梁墓》【唐】汪遵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8、《听筝》【唐】张祜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9、《古筑城曲》【宋】陆游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10、《古意》【宋】陆游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

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游客长城下,饮马长城窟。

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长城何连连, 连连三千里。

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遥嶂侵归日,长城带晚霞。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唐.褚载《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焉知万里连云色,不及尧阶三尺高.明.梵琦《居庸关》天畔浮云云表峰,北游奇险见居庸,力排剑戟三千士,门掩山河百二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阳关故指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汉唐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看今日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初的车水马龙。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关于长城的谚语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长城易到,好汉难为长城内外皆故乡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2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有关于长城的古诗句(1)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长城》)(2)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唐·汪遵《长城》)(3)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4)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赵翼)长城【唐】鲍溶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

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

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

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

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长城下【唐】曹邺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饮马长城窟【唐】陈标日日风吹虏骑尘,年年饮马汉营人。千堆战骨那知主,万里枯沙不辨春。

浴谷气寒愁坠指,断崖冰滑恐伤神。金鞍玉勒无颜色,泪满征衣怨暴秦。

登长城【唐】李益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长城【唐】罗邺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

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

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长城【唐】苏拯嬴氏设防胡,烝沙筑冤垒。

蒙公取勋名,岂算生民死。运畚力不禁,碎身砂碛里。

黔黎欲半空,长城舂未已。皇天潜鼓怒,力化一女子。

遂使万雉崩,不尽数行泪。自古进身者,本非陷物致。

当时文德修,不到三世地。长城闻笛【唐】杨巨源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长城【唐】于濆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

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

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

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长城【唐】朱庆馀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

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往事乾坤在,荒基草木遮。

至今徒者骨,犹自哭风沙。

六、【谁能告诉我关于长城的词语和谚语】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阳关故指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汉唐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看今日尚存的宽约36丈的阳关大道,可知当初的车水马龙.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长城的传说 传说当年孟家生了一个女儿叫孟姜女.因为秦始皇要修筑长城,需要很多人力.秦始皇便抓了许多人去修长城.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句谣言:只有把万喜良埋在长城底下,就可以使长城永保坚固,秦始皇就信以为真,派人捉拿万喜良.万喜良逃到了孟家.孟家的人见万喜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就让孟姜女和万喜良成亲了.两人成亲不到十天,万喜良被官府的人抓去修长城了.到了秋天,孟姜女见丈夫还没回来,给他送寒衣去了.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脚下.当地人却告诉她:万喜良早就被埋在长城下面了.她顿时悲痛欲绝,放声痛哭.霎时,天昏地暗,八百里长城被哭塌了.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他见孟姜女长得眉清目秀,就想让她做妃子.孟姜女让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是为万喜良修一座坟墓;二是让满朝文武祭奠万喜良;三是在长城和万喜良的坟墓中间修一座和飞虹一样雄伟的大桥.三件事办完之后,她就投海自尽了.长城的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长城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七、【有关长城知识的填空

有关长城的诗句有 琵琶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卢照邻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送人之军 贺知章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王昌龄 2、有关长城的歌曲 歌曲:变色的长城 歌手:费玉清 专辑:变色的长城 长城长 ---梦之旅合唱组合--- 歌曲:长城 歌手:徐小凤 歌曲:长城 歌手:beyond 3、有关长城的传说 长城的传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集了数十万民夫,于公元前214年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古时候,孟老汉和姜老汉互为邻居,仅一墙之隔.一年春天,孟老汉在自己院中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浇水、施肥精心培育,葫芦秧长得肥壮、高大,从墙头爬过去,到姜老汉的院里结了个很大的葫芦,有几十斤重.等葫芦熟后,姜老汉拿刀把它切开,突然见里边躺着个又白又胖、非常可爱的女娃娃,姜老汉喜台望外,奔走相告,村里人听说后,纷纷前来观看这新鲜事,可是孟、姜两老汉却因此产生了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孟老汉非常坚定地说:"这葫芦是我亲自种下的,胖女孩该归我."姜老汉却固执地说:"这葫芦结在我的院子里,这女娃该是我的."吵了三天三夜,难解难分,毫无结果,后经村里人调解为:女娃娃属于两家共同的,轮流居住,共同扶养,并取了个"孟姜女"的名字.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孟、姜两家老人为现已长大成人的孟姜女选了个女婿叫范杞梁,选定良辰吉日,准备成亲.天有不测风云,成亲之日,新郎、新娘正要拜堂,突然从门外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杞梁当民夫抓走了. 原来,当时由于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抽调大批民夫修筑长城,日日夜夜拼命干,民夫们被累死、饿死的不计其数,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他们又到处抓民夫补充,范杞梁也被发配去充当修长城的民夫了. 转眼一年过去了,范札梁杳无音信,急得孟姜女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不知如何是好,跟两家老人商量后,决定去找丈夫,发誓找不到丈夫绝不回家.她带上干粮和给丈夫特制的御寒衣服上路了.一路上,风吹雨淋、日晒风寒、饥寒交迫、步履艰难,经过千难万险的万里跋涉,终于找到了修长城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为修长城死了许多人,丈夫范杞梁早就累死了,并被埋在长城下,尸骨都找不到了.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顿时就伤心地恸哭起来,泪如泉,声如雷,哭得惊天动地,天昏地暗,眼看着长城一段段的倒塌,哭到哪里塌到哪里,足有八百里长.这下可急坏了工程总管,急忙去报告正来此巡查工程进展的秦始皇.秦始皇赶忙去见孟姜女寻问根由.一见之后,便被她的美貌迷住了,非要封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虽然怒火满腔,但还是压住心头仇恨,灵机一动,将计就计地非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才能当"正宫娘娘".一要找到丈夫范札梁的尸体;二要为其丈夫举行国葬;三要秦始皇为范杞梁披麻戴孝、打幡送葬.秦始皇听罢孟姜女提的三个条件,思索片刻,为了得到美貌的孟姜女,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孟姜女戴着孝拜了为筑城而死的范札梁坟墓后,宿愿已偿,面对滚滚的渤海,纵身一跃,投海自尽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快就被人们所传颂,人们为纪念她,在山海关附近的一个山头上,给她修了坟、建了庙,取名为"姜女庙". 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