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词》:“**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2.描写小孩的诗句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描写小东西的诗句关于橡皮的诗句 小小一块橡皮, 性格温柔坚定。 为了捍卫真理, 粉骨碎身也行。 只要错误改正, 宁愿舍弃生命。 常人看来是十分普通的学习用品——橡皮,通过作者的描绘、抒情。作者把一件无生命的小东西,拟写成了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完美精神的人。 全诗以拟人的写作手法,从落笔一开始就形象地写出了它的性格,接着又生动地描绘了它的精神风貌,最后以宁愿为他人做出最大的牺牲——舍弃生命来尽情讴歌橡皮的崇高品格。 全诗虽是在说橡皮,但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是以物喻人,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像一块橡皮一样,不断改正错误;不断献身世界;不断献身人类吗?是的,就要像橡皮! 读了这首诗还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是化用了南宋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的诗歌《过零丁洋》和宋·于谦《咏石灰》这两首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橡皮》这首诗,思想性很强,富有感染力,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写出了橡皮的风格、品格、人格,它不正是我们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吗? 4.形容小孩子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叶绍翁《夜书所见》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儿垂钓》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5.形容东西的诗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 杏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 (宋·韩元吉《好事近》) ☆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宋·范成大《忆秦娥》)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宋·晏几道《临江仙》)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 (北宋·晏几道《浣溪沙》) ☆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北宋·秦观《画堂春》) ☆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北宋·欧阳修《田家》) ☆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宋·李清照《临江仙·梅》)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北宋·寇准《柳》) ☆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宋·寇准《江南春》) ☆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声韵启蒙·一东》) ☆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宋·范成大《忆秦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唐·储光羲《钓鱼湾》) ☆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唐·李贺《冯小怜》) ☆ 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唐·韩偓《寒食夜》) ☆ 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唐·李贺《恼公》) ☆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唐·李商隐《日日》) ☆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雾落五更钟。(明·陈子龙《山花子》) ☆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戴叔伦《苏溪亭》) ☆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事行人最断肠。(唐·温庭筠《杨柳枝》) 桂花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写道:“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梅花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 浅白深红画不如,花开是鱼两不知。花开正值鱼戏水,鱼戏转疑花影移。 先食桃花为羹汤,后烹鳜鱼伴新荠。 荷花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 6.描写“儿女双全”的诗句有哪些1、看似千红己事坚,企为儿女忽双全。 解释:看起来像是红尘的事情已经看破,但是却儿女双全。 作者:无名氏 出自:《看》 2、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解释:不管是种下的十年才能成熟的树木,还是一年就能收割的谷子,都给予了孩子。 作者:元好问 出自:《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解释:大儿子在溪东田间锄草,二儿子在院里编织鸡笼。 作者:辛弃疾 出自:《清平乐·村居》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释:小儿孙们还不懂得如何耕织,跟着大人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作者:范成大 出自:《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解释:小童可以唱吟长恨歌,胡儿可以唱出琵琶行 作者:李忱 出自:《吊白居易》。 扩展资料: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____高鼎《村居》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____袁枚《所见》 5.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____白居易《池上》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 7.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