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求高人;阅读《相见欢》李煜诗词,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300以上愁溢心中 ——读《相见欢》感 读《相见欢》这首词正是正正是在中学时候,年纪小小的我们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愁”,只是简单地觉得这首词写得朗朗上口,很是让人记忆深刻.然而到今天,当我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回首往事的时候再翻开这首词,才真正领悟到了它的“愁”与艺术之美.再与其他写愁情的诗词相比较不得不感叹作者写词功力之深,才情之大.在李煜《相见欢》的这首词中最突出的不外乎是一个“愁”字.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被千古传颂正是因为他用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的手法表现“哀愁”捉住了“愁”字这个难以忘却消去真正的特点并与熟语“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煜说的“剪不断,理还乱”恰恰道出了愁的特点,让我们有身同感受之感.而他的前一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对环境的描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2.【十首宋词(最短的)】1、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晚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2、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莫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如梦令 秦观 连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闺.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4、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各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5、浣溪沙 苏轼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6、点绛唇 李煜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7、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纯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8、江南春 李煜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频满汀洲人未归. 9、剪征袍 贺铸 抛练杵,傍窗纱,巧剪征袍斗出花.相见陇头长戌客,授表时节也思家. 10、望书归 贺铸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手打,有误谅解)。 3.【如何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李煜的评价】评价的原文: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简单分析:1.本身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既有名篇又有名句.2.欣赏后主的纯、真,不为世俗所累,在独特的环境中,用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3.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阔了眼界,使宋词从市井小曲走向了雅俗共赏的局面,为宋词的兴起开拓了思路和新局面.4.对其人的评价:成功的文学家,失败的政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