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生没有句号”为题 初二六百字议论文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溘然长逝,在世几十年,道路漫长,风雨多多,总有走累了时候。 人生道路上坎坷无数,以及烦恼的人际关系,实在觉得生活不容易。每逢感到心烦体乏,真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呆一会儿,歇歇脚喘口气,然后,哪怕迎接更大的风雨。 带着这样的渴望与期盼,一个人走过青年,经过中年,到了老年。回首往日那些时光,这时才发现原来这人生的沧桑变幻就如同头顶上的老天,哪能由得了自己的性子。 说是自己命运由自己掌握,其实那只是主宰者的理论,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命运还是要受到别人的拨弄!如果不认识这些,就不能清醒地生活,一生都有不解的烦恼。 有时难免会想起往昔,不安的是为碌碌无为惋惜,坦然的是没有因做坏事而内疚,心灵还是不能完全松弛。 这时也许会悟出点人生真谛,只是一切已经为时晚矣,错过的时辰不会再来。这就是人生的无情,无情的人生,谁也不能奈它何,只能一任自然地接受。 而且要愉快地接受,不然岂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何苦来呢?实在犯不着。 哦,原来这长长的人生路上,就是这样无休止地前行,根本没有想象的安乐窝、极乐地。 想休息不行,想喘息无望,只要在这世界上一天,就得有一天的忙碌,然而,同样的忙碌却又各不相同,过去是在无意义的争斗中,忙着整人或被别人整,时光消耗得毫无价值;现在是在充实地追求中,忙于生计或实现向往,每分钟都过得很有滋味儿。碌碌有为人生道,谁肯长久地休息、不想与时俱进呢?人不就是得奔波得劳动吗?否则生活还有什么意思,人生还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人生一世间,当遭强手而不怯,遭挫折而不馁,历尽艰辛而取胜,乘长风而向前。 真正了解“人生不易”的人,是亲身经历了许多“不易”的人。 历史是人的活动过程的记录,不是任人涂鸦的小姑娘的脸,社会如此,个人亦如此。作为一个人,其历史就是自己走过的路。 做过的事:成功,失败;功绩,过错;强项,弱点;正面的经验,反面的教训等等,不容否定,不容篡改。人生贵在自重,生命贵在充实,责任贵在担当,做事贵在坚持。 如果把人的整个生命史比喻成一颗大树,那么每一个年月每一点作为便是年轮。 有自觉性的人生最有意义。 它会促使我们认识真理而坚持,认识错误而修正,顺利时头脑冷静,困难时不丧失信心和勇气——始终前行……。 2.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四种心理:歇脚、茫然、失落、自卑 在大一新生中最常见的是歇脚心理。经过3年超负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过度透支,不少新生滋生了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由于心理紧张系统解除,学习上无动力,行为上提不起劲,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比较普遍。 排名第二位的是茫然心理。中学阶段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高考。考入大学后,一些人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丢失和理想真空,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被禁锢惯了的学生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反而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同学甚至以过度的娱乐和恋爱来填补此阶段心灵的空虚。 第三位的是失落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没有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退学或转系意念强烈,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二是有的新生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入学后却发现并非完全如此,导致情绪波动和失落。排在第四位的是自卑心理。高考发挥失常录取到较低层次学校的学生、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者一心埋头苦读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进大学后成绩排名下降的中学尖子生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 “三好”心情对对碰好兴奋:结束了高三生活,踏入新校园,一切都是如此新鲜,很多同学都会觉得非常兴奋,忙着结交新朋友,布置新宿舍,参加社团活动…… 心理老师对你说: 好兴奋是大多数新生常见的心理状态,也非常有利于他们充满激情的开始自己的大学新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过分的兴奋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比如有些同学通宵长谈,有些同学参加了过多的社团活动而忽视学业,都有可能给未来的大学生活带来隐患。 心理老师对你说: 好担心:是不是觉得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甚至担心自己会考试不及格?担心未来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和同学处不好关系?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我好担心……心理老师对你说: 3.找《生命中的小岛》为话题的作文天空下着缠绵的春雨,空气中弥漫着生命的气息,赋人予再度前进的能量,促我整装待发。每每此刻,我总会想起他,曾经给予我无数次鼓励,总在我伤痕累累的时候给予我最体贴的呵护的他,他,是我生命中永不沉陷的小岛。 考试的成绩打下来了,我被那不堪入目的分数击下了了万丈深渊。父母的责备、同学的攀比使得我呼吸不过来,迷惘、恐惧与无奈把我推到了绝望的断崖,我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无法睁开眼睛去寻找那曾熟悉的小岛,只能在天空中绝望的哀鸣。 我无意地对他说:“厄运是无尽的沙漠,对于它,我就是哑巴口中的声带,歇斯底里地颤抖,也都不掉一身的沙子,这可能就注定了我终究会失败吧。”只见他脸色大变,接着举起了手,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样朝着我的脸打了一巴掌。我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个平时风度翩翩,从不为失败而耿耿于怀但如今却气急败坏的人,只觉不解与可笑。紧接着,他又用力向自己的脸上刮了一巴掌,我却吓得目瞪口呆了。他颤抖着全身愤怒地对我说:“现在的你是怎么了?天塌下来了么?就算天塌了,你还有我在啊!你不是曾经说过,我就像是你生命旅途中歇息的小岛吗?请相信我,相信你选择的小岛!” “请相信我,相信你选择的小岛!”这句话不断地徘徊在我的耳边,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记得初三一模的时候,我连600分都没考到,第一志愿机会渺茫得如同大海捞针。而那时候的他早已是这所学校实验班的学生了,他得知我考试的情况后,并没有在质问我原因,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对我说:“我相信你!”那一刻,我的心融化了,并深深地注入了这个小岛的泥土中,感受着如阳光般温暖的信任与支持,于是,我再度振作起来,向着目标进发。如今,我已经和他同校了。 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其实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仅在于行动!啊,为什么我就没有意识得到呢?一直以来,我都畏惧生命旅途上的荆棘会把我刺伤,不愿勇敢地抬起头向前走,但却一直都没有发现,在我的旅途中,有一个永不沉陷的小岛在默默地支持着我,鼓励着我! 当我抬起头望着哽咽着的他时,自己也早已热泪盈眶了。我迫不及待地扑向了他,这个一直在我生命的旅途中给予我再生的力量的小岛,在他的怀里深情地对他说:“谢谢你,哥哥!” 春天又来了,我踏上湿漉的地板,再次启程。 4.以《让心灵在书中憩息》为题写一篇作文飞翔的鸟儿倦了,在树枝上憩息;奔驰的骏马累了,在草场上憩息;生长的麦苗困了,在雪被下憩息。 那么,当我们的心灵被快节奏的生活揉搓得疲倦不堪时,它在哪里能找到憩息之所呢? 也许,每颗心灵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憩息之所:轻歌曼舞的卡拉OK舞厅,五彩斑斓的电视银幕,虚拟神奇的网络世界……而我认为,一方有书的天地,更宜我们心灵憩息。 书,心灵的胜地。打开书,与陶潜种豆南山,与李白走进盛唐,与曹雪芹游览大观园,与雨果欣赏巴黎圣母院,与海明威饱览大海,与凡尔纳遨游太空……在书建造的胜地中,我们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纷纷扰扰,远离尘世的名与利、贵与贱、荣与辱、得与失,抛开蝇营狗苟、尔虞我诈,松弛紧绷的心弦,冷却燥热的心绪,为流浪的心灵找到一方停泊的港湾。 书,心灵的家园。那或微黄或簇新的书群,“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在书构筑的家园里,我们与老子论道,与孔子聊天,与庄子观鱼,与歌德谈话,与黑格尔辩论,与尼采癫狂……置心于书中,我们就会领悟生命的种种深义:跌倒了,别怕,喘口气爬起来,掸去尘土,继续向前迈步;失败了,别哭,微笑着歇歇脚,整顿好心情,一切从新开始;伟大没什么,离开平凡,一切都是那么渺小;成功没什么,只要攀登,没有比脚更高的山峰……让心灵在书中休整,于是心灵积攒起更多的能量,使我们原本缺“钙”的思想变得睿智和坚强。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把读书作为攫取荣华富贵的敲门砖。我欣赏著名作家肖复兴的说法:“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安静明亮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飞翔。”在我看来,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取悦心灵;在心灵需要抚慰的时候,置身书的天地无疑是暂时的放松与休憩。 朋友,与书相约,与书相拥。愿我们常常置身于一方有书的天地,常常沐浴书的灵光,让我们的心灵在书中得到憩息的同时也得到重塑! 5.如何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一是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破除“四风”问题的顽疾,目前还只是初显成效,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绝不能有“一蹴而就”和“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否则“四风”问题就极有可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所以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对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抓好作风建设,确保作风建设常态化。 二是制度上的有力保障。作风转变不仅需要思想上的扭转,更需要制度机制上的强有力保证。要做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就要高度重视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成果,使那些已经形成的管用制度有效运转起来,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产生密切联系群众、弘扬优良作风的长效驱动力。 三是作风建设必须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作风建设离不开群众。说到底,作风建设还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的服务群众,所以检验作风建设成效与否,关键是看群众是不是满意。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的渠道,引导群众自觉主动监督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转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