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过形容龙虎山的诗句以及形容龙虎山的景点的词以及形容张天师的词玉盂祝水起波云,笔下雷声泣鬼神。龙虎山前山后间,先生活尽几多人。 出自:《赞历代天师·第二十三代讳季文字仲归》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 朝代:宋 作者: 方回 《送赵仁则官满西归三首》 宇宙今年气数新,不愁无地著闲身。 西成稼穑占鱼梦,南纪干戈息马尘。 随分田园胜仕宦,及时儿女了婚姻。 细思便合从君去,龙虎山中作道人。 年代:宋 作者: 王镃《寓龙虎山示张炼师》 莲盂送别万峰云,龙虎山前过小春。 草履惯穿枯岭叶,布衣犹带旧京尘。 毡寒不见游仙梦,路远谁怜倦客贫。 东望海门归未得,北风吹雪满唐巾。 年代:宋 作者: 夏元鼎 《祷正一真君》 未登龙虎榜,且登龙虎山。 一见三清易,三年一第难。 剑埋光射斗,鸡鸣晓席关。 乾坤谁整顿,拟伴赤松闲。 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所撰《龙虎山志》序言写到:龙虎山“历魏、晋、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胜,宫宇之丽,人物之繁,仙迹之异,道行之神,爵望之显,代之慕拟歆羡者,或美之于诗文,垂之金石,传递一千余载而嗣之者愈久愈昌。”其人文自然景观的绝妙,由此不难想见。 我国古代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写得就是龙虎山的景致和发生在龙虎山的故事。如书中写到洪太尉口诵天尊宝号,纵步上山寻找张天师,“将到半山,望见大顶直侵霄汉,果然好座大山。正是:根盘地角,项接天心。远观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魄。….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罗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真是生花妙笔,把龙虎山缥缈仙气与充满野趣的山水描写得了神入化,惟妙惟肖。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经过自然界长年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穿过景区的泸溪河又像一条玉带,把两岸99峰、24岩、108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10大美景串连在一些,山因水活,水因山媚,构成了一幅巨大的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自然景色极为壮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就此曾留下千古名句:“一条涧水琉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王安石在游览中,也曾即兴赋诗一首:“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历史上龙虎山是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游历过龙虎山的历史名人也非常多。如唐代的皮日休、顾况、吴武陵,宋代的苏东坡、王安石、晃补之、曾巩、陆九渊、文天祥,元代的赵孟頫、揭傒斯,明代的夏言、徐霞客,清代的袁枚等等,并且都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词歌赋、摩崖石刻和题咏碑碣,这些都成了龙虎山宝贵的文物,不少诗词咏被收进了清代娄近垣编撰的《龙虎山志》之中。 山巍巍,水悠悠,乘筏水天游。青山映绿水,翠竹掩红楼,仙女献花藏深处,情侣情长留;两岸青松影,一江笑语稠,云随白鹭鱼戏柳,仙境尽风流;飞篙花影碎,极目锦屏舒,深潭峡谷隐龙虎,此处胜瀛洲。 2.形容龙虎山的句子D1龙虎山,我来了,带着一种仰慕已久的心情。事有凑巧,我在一周前看过一部连续剧《风雨龙虎山》,一周后,就来到了龙虎山。龙虎山的确很有气派,那让人肃然的道教发源地,那锣鼓齐鸣的吊棺表演,那惟妙惟肖的大地之母,那清澈见底的芦溪河,那一半耕读一半旅游的无蚊村,都让前来旅游的人耳目一新。 D2“亿载造化,千古人文”,这说的正是鹰潭的龙虎山。地质学家说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其丹霞地貌类型多样,拥有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是大自然亿万年造化的结晶。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来到云锦山,肇基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因此更名龙虎山 D3龙虎山因《水浒传》和张天师而名扬天下。《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龙虎山的秀美景色:“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横飞,藤萝倒挂。” D4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处。早在东汉中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原名为云锦山山麓肇基炼九天神丹,研创道教。“丹成龙虎见”,山名遂改为“龙虎山”,道教由此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上清宫是天师们“办公”的地方,宫内的伏魔殿和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生地;天师府则是天师们休息的场所,至今仍能看见张天师们家庭活动的种种细节。现在的龙虎山作为道教圣地,在海内外道教界备受推崇,来此朝圣、观光者络绎不绝。 D5天下山水秀美的地方很多,但集山水、道教、崖墓群于一体的名山恐怕只有龙虎山了。早在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第一代天师张陵携弟子云游,由淮入鄱阳湖,溯信江,沿泸溪河逆水而上,至龙虎山,见两岸奇峰怪石林立,恍如仙境,便弃舟上岸,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因此而得名。道教选择了龙虎山,龙虎山的灵山秀水孕育了道教文化。 3.形容妈祖的诗句三月二十一日泛舟十绝(录二) 刘克庄 湄洲屿隔雪涛中,闻此山川仿佛同。 但是至今游息地,邦人处处作离宫。 虽沉璧马计安施?倏忽桑田变渺弥。 说与神通君看取,潮头不到艮山祠。 白湖庙 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巨浸虽稽天,旗盖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千鳅。 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朱旒。 轮奂拟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 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椒立献囚。 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取酬。 坎坎击社鼓,呜呜歌蛮讴。 常恨孔子后,豳风不见收。 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皙何人哉,愚欲补前修。 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4.形容才华横溢的诗句有哪些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7、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8、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张继《读峄山碑》 9、岂关名利分荣路, 自有才华作庆霄。——温庭筠《寄河南杜少尹》 10、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5.形容谦恭的诗句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 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不是虚心岂得贤。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长短不饰,以情自竭。出不辞劳,入不数功。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夺利争名,甘居人后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己不逮而恶人之骄,自弃者也。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 居高视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君子不矜己善,而乐扬人善。 君子不以己所能者病人,不以人所不能者愧人。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满而不溢,泰而不骄。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器满则溢,人满则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曲则全,枉则直。 去敌气与矜色兮,噤危言以端诚。人道恶盈而好谦。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 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之病在乎好谈其所长。任道骄奢必败亡。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盛满易为灾,谦冲恒受福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天道亏盈而益谦。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为而不矜,作而不恃。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畏盈守谦,乃终有庆。 6.赞美罗汉松的诗句句子 :千年罗汉松、万代幸福根文章:永远的罗汉松 金秋十月,荷叶田田,丹桂飘香。 正值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年之际,我来到天师府的“万法宗坛”院内,驻足在两棵千年罗汉松下,久久不复愿离去。这是多么不寻常的罗汉制松,一雄一雌,并肩而立,树高约30米,树干的直径约1.5米,三个人都合抱不住。 罗汉松树身如虬龙缠绕,枝叶若华盖蔽日,郁郁葱葱。它们极目天外,雄视千古。 罗汉松终日陪伴着天师府里那些参天的大樟树--据说是祖天师当年亲手所栽--相亲相依。罗汉松终日与虔诚的道徒信众为伍,看香客如云,香烟缭绕;听钟磬阵阵,仙乐悠悠。 春天,清晨细雨蒙蒙百,青山滴翠,大地回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雾中的罗汉松眺望着复苏的大地,欣欣然面露喜色。 夏天,深邃的夜空,明月朗照,群星闪烁,身边流萤飞舞,瓜棚中度传来纺织娘悦耳的歌唱。仰望夜空,罗汉松穆穆然进入深思。 秋天,中午阳光下,田野稻香四溢,满山金果累累,龙虎山下丰收的歌声高亢嘹亮,芦溪河的渔歌悠扬绵长,望着这丰收沸腾的大地,罗汉松充满着期盼。 7.关于松竹梅菊的诗句1、咏梅诗: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咏松诗 松 宋.谢子才 壮节无双独占春,灵根谁肯混凡尘。 有时雷雨掀天地,疑是苍龙独奋身。 3、咏竹诗 竹 郑板桥(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4、咏菊诗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8.形容冷秋的诗句七绝·秋---组诗 胡秉言 其一·秋雨 濛濛细雨扰田园,阵阵凉风紫燕翩。 碧水清荷菱角翠,百花著玉泪盈涓。 其二·秋实 风推溽暑宇添凉,晨露晶莹稻谷香。 水碧鸭欢弄潋滟,远山枫叶醉红裳。 其三·秋颜 萧萧翠竹掩曲幽,阡陌绵绵紫燕啾。 一叶飘来知素影,谷黄落地尽金秋。 其四·秋情 瑟瑟蒹葭蒲萎黄,香销菡芰叶残殇。 鸳鸯缱绻不离弃,丽质天生戏水狂。 其五·秋意 淡墨轻描菡萏妖,寒调冷色翠微娇。 月凉入水盈盈泪,舒袖嫦娥兔弄箫。 其六·秋殇 秋风萧瑟冷云飘,秋雨敲桐泪叶憔。 秋露凝珠伤感溢,秋霜漫漫染乌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