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融合”的诗句有哪些《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饮酒》(东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水龙吟》(宋)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行路难三首》(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描写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著名诗句1、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描写诗人内心的闲静。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2、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体现的是渔父与自然的另一种和谐 陶渊明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远归。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竹怜新雨后, 山爱夕阳时. 湖上 徐元杰 风日晴和人意好, 夕阳箫鼓几船归. 希望能帮到你~ 3.形容两样事物同样重要,相互融合的成语是什么1. 唇齿相依 2. 辅车相依 3. 唇齿之邦 4. 相辅相成 5. 鱼水深情 6. 辅牙相倚 1. 唇齿相依【 chún chǐ xiāng yī】: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出自《三国志·魏书·鲍勋传》:“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阴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国家地区、人际之间等。 2. 辅车相依【fǔ chē xiāng yī】: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3. 唇齿之邦【chún chǐ zhī bāng】: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出自《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用 法: 作宾语;比喻国家间关系密切。 4. 相辅相成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出自清▪梁启超《初归国演说辞》:"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事物相互依存。 5. 鱼水深情【yú shuǐ shēn qíng】: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出自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6. 辅牙相倚【 fǔ yá xiāng yǐ】: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出自《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菜、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4.【含有“融、合”字的诗词想要些个关于融合的文章,想问问有没有句“融”字没找到,“合”字的就这些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 庄 人生只合扬州老,祥智山光好墓田—— 张 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 轼 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李 白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杜甫:佳人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白居易:长恨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张泌:寄人 融字的记载:融融者皆趣热之士,其得炉冶之门者,惟夹炭之子.——唐·房玄龄等《晋书》融而为川渎.——孙绰《游天台山赋》古代融还是姓氏,融姓起源于上古,这样的字怎么入诗词……只能找到这些了。 5.形容两样事物同样重要,相互融合的成语,有谁知道水**融shuǐ rǔ jiāo róng [释义]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语出]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融矣。” [辨形] 融;不能写作“溶”。 [近义] 浑然一体 难分难解 [反义] 格格不入 若即若离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浑然一体”有别:~侧重于形容难以分离;“浑然一体”侧重 6.形容两个人关系好,达到彼此身同感受的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 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 下独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 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 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 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 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知音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无形的 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 寻味。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 陵》) 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 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 地。 9.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 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 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 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 《送别》) 11.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 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形容“彼此心里有隔阂”的诗句有哪些1、《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代: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春怨》 唐代: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译文: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5、《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译文: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忽然看到路边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