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句法和风格上都是不同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2.唐诗,宋词和元曲之间的区别(一)唐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二)宋词: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 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三)元曲: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 其是 套曲,衬字较多 ,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3.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是什么唐诗、宋词、元曲特点 (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三)元曲: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 ,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4.唐诗、宋词和元曲是哪方面的艺术形式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宋词,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元曲,即“元代戏曲”.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用不同的形式回答了你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5.【有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资料几意思额,我要的是唐诗宋词元曲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元曲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6.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唐诗宋词元曲的异同宋词和元曲的相同之处: 1、都能够入乐演唱 2、都能够写比较通俗的题材 3、都能够运用口语 4、都有词牌或曲牌 5、都是有一定格律要求而长短不一的文体 6、都是由民间创作发展到文人创作的 7、都曾被视为诗以外的“小道” 8、都代表了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与元曲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元曲在正字之外可在句首或句中加衬字,更自由,更灵活也更适合使用口语. ②两者用韵不同.元曲用的是当时北方话音韵.协韵方法是通押一韵不换韵. ③元曲对仗形式比较丰富,除偶句外,三句四句皆可对.还有隔句对联珠对等. 另外,元曲还有"务头"、"俳体"等形式特点.。 7.元曲和唐诗有什么区别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8.唐诗宋词元曲和现代诗300首哪里有卖花声·怀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夏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天净沙·冬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双调]碧玉箫关汉卿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四块玉·叹世马致远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清江引·咏梅贯云石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清江引·咏梅贯云石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沉醉东风·渔夫白朴黄芦岸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双调]大德歌·春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霞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寿阳曲·渔村夕照马致远鸣榔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在捕鱼图上.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蟾宫曲·送春贯云石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醉太平·无题无名氏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四块玉·马嵬坡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张可久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何阑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金字经·春晚张可久惜花人何处.落红春又残.倚遍危楼十二阑.弹.泪痕罗袖斑.江南岸.夕阳山外山.[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寿阳曲·烟寺晚钟马致远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老僧禅定?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仙吕]一半儿关汉卿碧沙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心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醉太平·讥贪小利者无名氏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双调]大德歌·秋关汉卿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