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活着无奈,想死”的诗句有哪些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白话文释义: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2、古怨别 唐代:孟郊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白话文释义: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3、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清代: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白话文释义: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4、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译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1353361性喜好风尘生活,之所以沦落风尘,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总有一天会离此而去,留下来又将如何生活下去呢?若有朝一日能将山花插满头,那就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5、点绛唇·感兴 宋代: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译文: 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2.形容活着的诗句“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伤心句子形容想死的成语有哪些目断魂销、痛不欲生、生不如死、心如死灰、悲痛欲绝。 一、目断魂销 白话释义:目断魂销,读音mù duàn húnxiāo,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盼极而盼。 朝代:唐 作者:元稹 出处:·《同州刺史谢上表》:“臣自离京国,目断魂销,每至五更朝谒之时,臣实制泪不得。” 翻译:我从离京国,眼睛断魂销,每到五更朝拜的时候,我实在不能控制泪 二、痛不欲生 白话释义: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 朝代:宋 作者:·吕大钧 出处:《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翻译:他忧伤的心、痛苦的意思是不想生 三、生不如死 白话释义:比喻心里极度难过,活着比死更难过。 朝代:西汉 作者:司马迁 出处:《史记·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翻译:现在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不如死了,请煮死 四、心如死灰 白话释义: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朝代:春秋 作者:庄子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翻译:形体固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而心固然可以使像死灰一样吗 五、悲痛欲绝 白话释义: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朝代:现代 作者:路遥 出处:《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4.表达人活着什么事都能遇到的诗句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其一(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其二(唐·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腰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杂曲歌辞 行路难三首 其三(唐·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①,有口莫食首阳蕨②。含光混世贵无名③,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④,屈原终投湘水滨⑤。 陆机才多岂自保⑥,李斯税驾苦不早⑦。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⑧。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按:① 高士传:「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藏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曰:『向闻贪言,负吾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② 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索隐:「薇,蕨也。」 ③ 无名:老子:「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④ 子胥,伍子胥。春秋楚人。名员,父奢,兄尚,为平王所杀,子胥奔吴,仕行人,佐吴王阖庐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时平王已卒,子胥掘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阖庐伐越,伤指卒,子夫差立,伐越,大破之。越王句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谏不听。其后屡请谋越,亦不纳。太宰嚭得越贿,谗之,夫差赐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子胥谓其舍人曰:『抉吾眼悬诸吴东门,以观越人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后九年,越果灭吴。○吴越春秋:「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囊也)之器,投之于江中。」国语。吴语:「申胥将死,曰:『而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⑤ 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别号灵均,博闻强记,明于治乱,仕楚为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冀王感悟。襄王时复用谗,谪原于江南,原作渔父诸篇以见志,寻自沉汨罗而死。 ⑥ 陆机:晋吴郡人,字士衡。服膺儒术,词藻宏丽。祖逊,父抗,世仕吴。吴亡,机闭门勤学,作辩亡论二篇,以述吴之兴亡,及其祖若父之功绩。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后事成都王颖,受命讨长沙王乂,拜大将军,授河北大都督。军败被谮,颖使收机,机曰:「华亭鹤唳,可复闻乎?」遂遇害。有陆平原集。 ⑦ 李斯:秦上蔡人。尝从荀卿学。始皇既定天下,斯为丞相,定郡县之制,下禁书令,变籀文为小篆。始皇崩,斯听赵高计,矫诏杀扶苏二世。二世立,赵高用事,与斯互忌,高乃诬斯子由通盗,腰斩咸阳市,夷三族。○太平御览:「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考今本史记李斯传中,无臂苍鹰字,而太白诗中屡用其事,当另有所本。 ⑧ 张翰:晋书卷九二张翰传:「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秉权,‥‥‥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5.古代人表达生死观的诗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解说]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注释】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赏析】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 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 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