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诗与唐诗

1.唐诗和宋诗的区别

通常区分唐、宋诗,除了时代概念以外,则还指风格。风格当然与时代有关,不能几械的用时间段来划开;唐诗从韩孟诗派起下启宋调,而宋朝也有传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体和西昆体。就总体而言,唐宋诗风颇有不同,自宋以后直到近代,我国古典诗歌的风格,一般都没有超出过唐、宋诗这两大类的范围。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这番话说的便是唐、宋诗各自的特色。

举一个例子说明,比如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的确,本诗与李白诗相比,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了。苏轼此诗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而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

至于富理趣,唐诗中本有,像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只是叙事写景,松风山月、解带弹琴,均可资以悟道。最后以不答作答,耐人寻味。理寓于景,意在言外,这是唐诗说理的特色。

而宋诗说理的特色,则可以照看黄庭坚的《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乐园二首》(之一):“万事同一机,多虑即禅病。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莲花出淤泥,可见嗔喜性。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相对上一首而言,二诗其实含义相同,但黄诗在写法上较为曲折,说理更加透辟;只不过言尽句中,论到含蓄则有所不如了。

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中的比喻手法,一气呵成,使人应接不暇;且中间不换韵脚,大有直下之势。诗的优美与文的流畅兼有,写作技巧可说比岑诗有进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没有唐诗的雍容之态。

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

唐、宋诗的孰优孰劣历来纷争不止,褒贬取舍因人而异。宋诗的长处在于技法上较唐诗有所进步,以及题材的扩大,不过文学技巧越是进步,天籁自然越失,难免露出斧凿之痕,失却雍容浑厚之美,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而与此同时,若一味求新求变、求深求险,一但无新意所得,只好留意于字句之间,舍本逐末,便有损诗境,因辞害意。而宋诗不及唐诗之处也正在于此。

就文学的发展而言,贵独创而不贵拘泥,宋诗人在唐诗已然兴盛至斯的情况下,难以为继;穷则思变,于是开辟新境,涉足唐人未到之处,另创一格与唐诗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元明之后,诗尽管也有所变化,却均越不出这两大派的藩篱。

2.唐诗和宋诗的区别有哪些

唐诗与宋诗的比较 基本上宋诗、唐诗虽是各富风采,但因为宋人以诗馀(词)为先,诗反而成为配角了,因此唐诗不仅数量上胜过宋诗,在素材上也多于宋诗。

宋诗有以下特色: 1.从艺术旨趣和风格看,宋诗主要向理想、显露和精细方面发展,这是宋诗较精之处。 2.宋诗倾向议论化、散文化。

3.派别多。 4.诗话多。

5.消失了唐代悲壮的边塞派的作风,但是整链规矩,无唐诗有时不工整之病。 6.消失了唐代感伤的社会派的作风,但描写越发细致,无唐诗有时粗率之病。

7.失去了唐代哀艳的闺怨宫怨诗的作风,很多诗人描写时特别冲淡,无唐人豪迈意气的作风。 8.不同於唐代缠绵活泼的情诗的作风,宋诗中有一种充满画意的诗(题画诗)。

9.宋诗之弊:模拟、诗话、诗派杂。其中各诗派还成为相互竞逐甚至批判的情形,这与唐诗诗人各派之间相互共融的情形颇为不同。

10.词本作为诗馀却反而越居诗的上位。 唐宋诗可作以下比较: 唐诗:主情、蕴蓄,表现上韵流言外,风格上多比兴,作法上婉而微,词评论方面诗论少。

宋诗:主理、发露,表现上意尽其中,风格上多赋,作法上径以直,词评论方面诗论精。 宋诗的派别及人物(后有**记号者为反江西之诗派) 1.西昆-宗李义山,代表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五七言近体,以「雕章丽句」为主。 2.晚唐体-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寇准、林逋、魏野。

多隐士和尚,五律为主,重构思,以轻丽小巧之辞,写眼前景,抒情苦琐细之意。 3.白居易体-宗白居易,代表为王禹偁、徐铉。

「闲中取适」,切近易晓。及「惟歌生民病」。

4.唐体(复古派)-宗杜、韩,代表为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重视创作古体,追求散文 笔法。

5.元佑体(革新派)-代表为苏轼、黄庭坚、王安石。使诗走向散文化、议论化。

6.江西派-宗杜甫,代表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以故为新」发展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理学派-宗邵雍,代表为程颐、张载、朱熹。以「道学」为诗。

** 8.中兴四诗人-宗江西派,代表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多爱国题材及深入农村。 9.永嘉派-宗晚唐贾岛、姚合,代表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 (灵秀)。

忌用典故,不发议论,主张「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破江西之生硬拗捩。** 10.江湖派-宗晚唐五代,代表为刘克庄、戴复古、方岳。

多名士山人。

** 11.晚宋遗民诗-文天祥、谢枋得、谢翱、林景熙。 宋初以来,宋诗仍受残唐诗风的影响,尚未出现具体新创的系统。

真正的宋诗,是由宋真宗、仁宗时代的欧阳脩及其好友梅尧臣开其端。欧、梅之后,出现了两个宋诗大宗——王安石与苏轼。

苏轼的门生黄庭坚后来的影响超过苏轼,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江西诗派除了黄庭坚之外,还有陈师道、陈与义两大诗人。

南、北宋之文,江西诗派的影响笼罩大半诗坛,流弊也因之而生。南宋三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刚好出现在这一阶段。

他们都受江西诗派影响,也都想在江西诗派之外另谋出路。在他们之后,宋诗走向没落。

以上所提诸人——欧阳脩、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可说是宋诗的大宗,其中苏、黄、陆三人尤其重要,是可以跟唐代的李、杜、韩(愈)、白(居易)并称的大诗人。 缪钺曾说过: 唐诗以韵深,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 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而宋诗的代表作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正是“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在极高的起点之上,苦心孤诣终于唐诗双峰并峙,各领风骚,亦不能不为后人称道。

3.宋诗与唐诗的区别 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主要

宋代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它与唐诗

一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基本类型。宋诗与唐诗最大

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

,

宋诗重

“意”

;

唐诗是诗人之诗,

宋诗是学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通过形象

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

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例如李白《望庐

山瀑布》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

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写的是瀑布本身的形象,为人

们展示了瀑布的具体情形,

从中透露出对庐山瀑布的喜爱之

情。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

“象”的描绘是次

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

炼,表现也不太含蓄。例如苏轼《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

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的具体面目没有描绘出来,

侧重表现由看山引发出来的

哲理性思考,发人深省。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

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

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宋诗因为与唐诗不同,所以长

期以来一直遭受批评。其实,言理、言情无关紧要,关键是

能将诗写好。认定唐诗才是好诗的观点是十分狭隘的。春兰

秋菊,各极一时之秀。以唐诗为正宗,或以宋诗为正宗,都

有碍于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

4.唐诗和宋诗的对比

我比较喜欢唐诗,在这里谈一下我的看法。

唐诗格调更积极向上,即使边塞诗也写的那么意境高远,乐观。唐诗题材多样,边塞,田园,风土人情,征夫怨妇,游子思家,家国情怀等等。

而且,唐诗奠定了以后诗的格式,后世的诗无不按照这个既定的格式来,直到五四时期新体诗的出现。

宋朝诗人以模仿唐诗为风尚。一批伟大的唐朝诗人在宋代有一大批拥趸,比如杜甫。

宋朝的诗除了苏轼,辛弃疾等少数豪放派诗人外,大部分诗写的都是那么婉约,阴郁,困顿。这和宋朝的政治环境有关。宋词可能更值得推崇一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