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大会飞花令,园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小园香径独徘徊 —— 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两汉 · 汉乐府《长歌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清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唐 · 贾岛《题李凝幽居》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宋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宋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 唐 · 牛殳《琵琶行》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 宋 · 陆游《秋思》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 南北朝 · 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都用了哪些字从第2场到第十场飞花令分别出现以下一些字: 花 ,春, 月, 风,夜,人,山, 云,酒 拓展资料: 1.《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来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源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zhidao,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2.飞花令: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参考资料: 飞花令-百度百科 中国诗词大会-百度百科。 3.诗词大会飞花令,园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小园香径独徘徊 —— 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两汉 · 汉乐府《长歌行》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清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唐 · 贾岛《题李凝幽居》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 宋 ·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 宋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 唐 · 牛殳《琵琶行》 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 宋 · 陆游《秋思》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 南北朝 · 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4.古诗词飞花令大全示例比如说“夜”字飞花令 就是包含夜字的古诗,全部飞花令夜风花雪月春雨江水云日天山人情酒香。 1. ”山“字 山岭崎岖水渺茫, 横空雁阵两三行。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字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酒“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5.山的古诗词飞花令大全含山的古诗词飞花令如下:1、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2、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 皎然《戏呈薛彝》3、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 ——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4、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王昌龄《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5、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王勃《 春庄》6、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7、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 ——王缙《 别辋川别业》8、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韦应物《同褒子秋斋独宿》9、山瞑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卢照邻《椴川独泛》10、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白居易《 池上二绝 其一》11、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其一》12、山雨留清气,溪飙送早凉。——朱景玄《 迎风亭》13、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李白《 荅友人赠乌纱帽》1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绝句二首 其二》15、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 ——孟迟《 题嘉祥驿》供参考。 6.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用诗有没有规定《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环节有一项“飞花令”,选手必须背出含有约定关键字且不重复的诗句,背不出来的算输,但实际上,这已经是改良过的“飞花令”,并非古代的游戏规则,那么“飞花令”是什么?该如何行令? 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 原来,飞花令是属于酒令的一种,输者罚酒。中国人好酒,酒席上自然免不了助兴取乐的游戏,比如弹琴、唱歌、舞剑等表演节目,而平时朋友间饮酒则一般会行酒令,答不出来的要罚酒。 在古代,酒令分为雅令和通令两种,通令包括掷骰子、抽签、猜拳、击鼓传花等,而雅令则须推出一人为令官出题,命题可以是诗词,可以是对联,也可以是四书五经,其余人依次续令。 唐诗三百首 飞花令是一种雅令,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而得名。飞花令可选用诗、词、曲,所用句子一般不超七字,但必须含有出题规定用字,且其字须在要求位置,其中有人答不上则罚酒。比如以下用令“春”字的飞花令例子: 第一人:“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春”字在句中第一字; 第二人:“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春”字是第二字; 第三人:“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字是第三字; 第四人:“江水流春去欲尽”(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四字为“春”; 第五人:“尽带江南春色、过长淮”(张先,《定西番·高平调》),第五字为“春”; 第六人:“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第六字为“春”; 第七人:“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第七字为“春”。 至此,“春”已到了第七个字位置,这一轮完成,如大家仍意犹未尽,便可继续循环下去。 为了增加难度,有时行令方式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行令人直接说一句带“秋”字的诗,“秋”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宾客,此宾客再接,要是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举个例子: 行令人:“十分秋色无人管”(黄庚,《江村即事》); 第三位宾客:“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接着按照飞花令的基本规则继续往下行令。 飞花令等雅令在当今酒席聚会时早已不用了,现在的人们没那雅兴,喝酒助兴,猜拳足矣,甚至嫌猜拳也啰嗦,那就上来直接干三杯为敬,对了,大家都说这叫豪爽,英雄气概。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琴棋书画诗酒茶,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7.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探寻酒令的由来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 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 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 金樽斟满月满轮,(王) 圆月跌落金樽内,(杜) 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 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历史上的著名酒令 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 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 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