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微风舒服的诗句水槛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2.形容风很舒服的成语有哪些1、金风送爽 【拼音】: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 【解释】: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处】: 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2、心旷神怡 【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3、风和日丽 【拼音】: fēng hé rì lì 【解释】: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4、和风细雨 【拼音】: hé fēng xì yǔ 【解释】: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出处】: 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5、日和风暖 【拼音】: rì hé fēng nuǎn 【解释】: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同“日暖风和”。 【出处】: 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3.形容“微风舒服”的诗句有哪些1.山涤余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东晋·陶渊明《时运》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孟浩然 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观猎》唐·王维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唐·卢纶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唐·杜甫 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9.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唐·李商隐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南北朝民歌 4.描写风的诗句25条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形容风很大 风速很快的诗句 越多越好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译文: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 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译文: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四、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五、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6.形容舒适的诗句有哪些1、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 出自宋代张炎的《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释义: 远山随着空阔的长天没入了大海,我倚着高楼遥望海天之际,风势劲急黄昏时暮潮刚刚涌起。帘外斑鸠啼叫,周围一片细雨,几处闲置的冬田,隔河对岸开台春耕,趁着春雨锄地。嫩叶如烟雾缭绕着柳梢泛出新绿,想如今,这如烟的新绿定已染得西湖翠碧。我还记得当年在湖山深处隐居,两三株杨柳将柴门掩闭。 这春色使我愁烦。荒芜的沙洲古老的江岸,枝梗断折、浮萍疏散,还要漂流到何处江湾?我自己依然感到,腰围只怕衣带减短,孤灯会照得身影瘦怯孤单。我常常怀疑自己很快能见到她那桃花般美艳的容颜,为什么她近来,反而连书信都已绝断。纵然说书信遥远,为何连梦里都不见?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释义: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释义: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4、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释义: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5、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利州南渡》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释义: 夕阳正斜照在空阔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岛连接翠绿的群山。江面上传来马的嘶鸣看船归,柳荫下的人们等待着船靠岸。广阔沙草从中群鸥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上空孤鹭展翅飞翔。谁能像范蠡一样乘着小木船,在辽阔的江湖上面自由飘荡。 7.表示“春风吹得很舒服”的诗句有哪些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唐杜《远怀舍弟颖观等》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解释: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 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诗人】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