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母语的认识作文300字的当我还是一个婴儿时,爸爸妈妈便教我怎样喊“爸爸,妈妈”在我那充满天真的双眸里,只是认为喊了这几句他们会高兴,会笑。 我长大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去学走路。爸爸把我扶得很稳,可我在他松开手时,我又摔倒了,我便“哇哇”大哭。但爸爸却用手擦干我的眼泪,他教我念:“我一定要学会走路。”我跟着他念,虽然口齿不清,自己都听不大清楚,但我听到以后,竟然学会了走路。 我上学了,老师教我们念:“我爱我的祖国,我是祖国的花朵”等诸如此类的话。我原以为祖国是很遥远的地方,可从这些话中,我知道祖国就是中国,一颗屹立在东方的明珠,这颗明珠坐落在高山之p.从高山上,流出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流出了深沉的母语。 我读初一了,在初一这一整个学年里,我认识了很多汉字好朋友。我常常听到有人抱怨,“中国人真是的,发明文字吧,还有这么多多音字,形声字,让人分辨不清。”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在我心中,母语就像我的母亲。在我疲劳时,抚摸我的额头;在我失望时,鼓励的话语索绕在我的耳边。她教我感恩,教我坚强,让我爱国。 母语永远在我心中,我爱这个给予我深沉的爱的母亲,我更爱我那强大富有的祖国。 唐诗过了是宋词,那疯狂的:“英语热”过了是什么?中国的人民们,不要冷落了给你血肉之躯的母亲,更不要冷落了给予你精神文明的母亲,母语。请重拾对她的爱吧! 2.我的什么情结作文600字裕阳他永远记得父亲每次看到国旗时那一句对他说的永不变更的话:人是要落叶归根的,中国是所有赤子之心的子民的家。 他趴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着,他始终不明白父亲在国旗面前为什么会摆出那一副庄严又郑重其事的面孔,他有些疑惑,骤变的天气让他不得不窝在家里抱着被子浑浑噩噩的半梦半醒着。 忽然门被推开了,裕阳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用手挡住对他这双被黑暗蒙蔽已久的眼睛产生刺激的光线,原来是父亲,裕阳看了看床头的电子钟,殷红的数字在黑夜里显得分外显眼,裕阳打开灯,父亲坐在了裕阳的床边,“爸爸有事么。这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去睡啊?”父亲笑了笑,摸了摸裕阳的脑袋“爸爸睡不着。”父亲的手总是让他很温暖,就像朋友之间的笑容拉近了这对父子的心。“正好我也睡不着。”裕阳坐了起来,他的身子软绵绵的靠在靠垫上,他睁大眼睛看着父亲,说“爸爸,为什么每次你在看到国旗和听到国歌的时候都要起立,还老是念着你那句已经磨破嘴皮的话呢?”父亲沉默了许久,他的眼睛望着窗外,眼神里有说不出的坚定,那是裕阳所从未看到过的坚定。“孩子,你长大以后慢慢就会明白,你要明白祖国对于一个国民来说是有多么重要,每一个国民都有一份回报祖国的责任,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一种使命感。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更是一种解不开的情结。” 裕阳似懂非懂的望着一脸凝重的父亲,他好像明白了些,但却未全部参透。他想到老家的那颗老榕树,根扎的很深,不知道衍生到了离地上多少米的地方,也许蛮力是拔不起的,父亲所说的情结,和这颗榕树的根一样深吗?这种情结到底是什么。 裕阳被一阵翻东西的声音吵醒,昨夜刚下过雨,地面还很潮湿,阳台上的那盆植物的叶片上也沾染了些许还未与这潮湿空气融为一体的清亮露珠。裕阳走出房门,看到父亲正在翻箱倒柜的找着什么,父亲身后早已是一片狼藉。父亲用袖子拭了拭脸上豆大的汗珠,拿起一本什么册子,一脸欣愉的从书堆中踉跄的站了起来。“裕阳,跟爸爸出去散步吧。”裕阳这下更纳闷了,父亲要干什么,外面地面还很潮湿,散什么步呢。 父亲拿着那本册子,带着裕阳走到了他原来当兵的地方,父亲舒了一口长气,这口气不知是包含着多少感情所叹发而出,在这略显寒冷的日子里化成片片白雾而又消失殆尽了。父亲笑了笑说“这里还是没变啊。”说完他又环视了四周,忽然眼神定格在某个地点便停止不动了,裕阳随着父亲的目光望去——那是一面冉冉升起的红旗! 父亲忽然肃立起来,身子绷得笔直,向着那面被年轻士兵缓缓用绳子拉起的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裕阳看着父亲如此专注的模样,裕阳忽然感觉有一股热血涌上心头,让他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翻涌而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右手,举了一个毫不比父亲逊色的军礼,裕阳突然明白到,父亲所说的情结已经在他心里发了芽,而正如父亲所说,这种情结会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和自己心里明确而强烈的赤子之心的跳动而越结越深。就像多年前的那颗还是小榕树种子的老榕树一般,种下去了,就不再离开,无论这片土地是贫瘠或富饶的一种坚守至此的不渝的情结。 太阳忽的从云端中探出了头,看见有一对父子在那冉冉升起的红旗下无声泪流,那是包含着对过去作别对未来向往的泪,伴随着苦痛而降生的幸福会在花儿的簇拥下脱去痛苦的外衣,露出饱经沧桑后的焕发容颜。 裕阳手许久没有放下,直至那个士兵绕完最后一圈绳子他才缓缓把酸痛的手放下,却没有一丝怨言。他转过头,看到树叶上滴落到地面上同样清亮的露珠,那滴清亮的露珠也伴随着他略有些浑浊的泪同时滴在了那解不开的情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