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千里眼的诗句千里眼是汉族神话及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神仙之一。常与顺风耳一同出现。 关于千里眼和顺风耳的生平传说有很多,有以下二种说法: 一为顺风耳、千里眼为兄弟,兄名高明,弟名高觉,作战身亡,魂归桃花山,原为扰乱地方、为害百姓的妖怪,后 妈祖 经过此山,高氏兄弟向妈祖逼婚,妈祖与其相约斗法,败则从之,胜则收其为仆,高氏同意,决战结果,兄弟落败,两位神将终成妈祖之仆随侍左右。 另一说为商朝末年,纣王手下有一对法术高强的兄弟,兄为高明,弟为高览,高明能眼观千里,人称「千里眼」,高览能耳听八方,人称「顺风耳」,在商周交战时,两人各凭本事窥探军情,立下不少功劳,成为姜子牙营中百将的心腹大患,后来周营想出一办法,以战鼓扰乱顺风耳的听力,以旗帜遮住千里眼的视线,并洒狗血在地面;使二人法力尽失,而丧生於战乱中。受制于奇谋而亡的千里眼与顺风耳心有不甘,妖魂盘踞在桃花山上,前后历经三千年,才等到妈祖前来收服。二人双双跪倒妈祖面前,口称师父说:我等奉旨在此守候已久,愿诚心皈依门下,共计天下苍生。此后妈祖身侧就多了两位相貌吓人的常侍将军。 2.形容冷秋的诗句七绝·秋---组诗 胡秉言 其一·秋雨 濛濛细雨扰田园,阵阵凉风紫燕翩。 碧水清荷菱角翠,百花著玉泪盈涓。 其二·秋实 风推溽暑宇添凉,晨露晶莹稻谷香。 水碧鸭欢弄潋滟,远山枫叶醉红裳。 其三·秋颜 萧萧翠竹掩曲幽,阡陌绵绵紫燕啾。 一叶飘来知素影,谷黄落地尽金秋。 其四·秋情 瑟瑟蒹葭蒲萎黄,香销菡芰叶残殇。 鸳鸯缱绻不离弃,丽质天生戏水狂。 其五·秋意 淡墨轻描菡萏妖,寒调冷色翠微娇。 月凉入水盈盈泪,舒袖嫦娥兔弄箫。 其六·秋殇 秋风萧瑟冷云飘,秋雨敲桐泪叶憔。 秋露凝珠伤感溢,秋霜漫漫染乌梢。 3.求大量描写 雨声 的古诗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描写寒风刺骨的诗句1.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唐.杜甫2.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冬狩》唐.李世民3.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 --《早朝贺雪寄陈山人》唐.白居易4.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酬崔五郎中》唐.李白5.寒风动地气苍芒,横吹先悲出塞长。 --《送孙徵赴云中》唐.韦应物6.寒风淅沥,遥天万里,黯淡同云幂幂。--《白苎》宋.紫姑7.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 --《子夜歌十八首》唐.晁采8.冻结南云,寒风朔吹,纷纷六出飞花坠。--《踏莎行咏雪》元.白朴9.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送董元达》宋.谢逸10.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九鼎》宋.王安石11。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