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句里用什么字形容比喻小孩,幼年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tiao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ji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2.儿童换牙古语叫什么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龆龄——儿童换牙的年龄。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 龆龄——儿童换牙的年龄。 3.形容幼年的诗句1、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来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寻。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源, 忽然闭口立。 5、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2113 6、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7、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篷头稚子学垂伦,侧卧莓苔草映身。路人借5261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10、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4102傍桑阴学种瓜。 12、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13、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1653迹,浮萍一道开。 1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望采纳】 4.如何形容孩子由小到大的词语1.初度:指初生之时。 2.襁褓:泛指背负或包裹小儿所用的东西。后特指未满周岁的小儿。 3.孩提: 2~3岁的儿童。 4.总角:泛指儿童时代。 5.垂髫: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脱乳齿换恒齿。刚换牙,指七八岁小童。 7.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8.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因为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9.及笄:指女子15岁,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0.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1.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12.而立:指30岁。 13.不惑:指40岁。 14.知命:指50岁。 15.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16.古稀:指70岁。 17.耄耋:泛指老人。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 18.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19.黄发:指长寿老人。 20.鲐背:指长寿老人。 21.期颐:指百岁。 5.有哪些表现以牙还牙的诗句1.《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相从何必早,白头或如新;登门虽尚疏,数面自成亲。 昨者始见公,凛然须如银,败席留煮茗,寒厅无杂宾。 平生事贤意,寸心渴生尘,乐哉得所从,贫病忘吟呻。 恭惟大雅姿,信是邦国珍。 广文旧官长,二纪转鸿钧,恩仇快报复,祸福出笑颦。 同舍事容悦,腰佩玉麒麟,群谀更得志,后来如积薪。 於时公淡如,位屈道则伸。 法宫亲决事,收召极海滨,人才方杂沓,公仕益逡巡。 欲以贵祝公,公岂慕要津;欲以穷托公,公岂私贱贫;颇欲述古谊,劝公勿爱身,此又公所存,岂待贱子陈。 高颿泊江渚,岁晚风雨频,愿言添衣裘,寒阴能薄人。 2.《义鹘行》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阴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 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 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 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 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 生虽灭众雏,死亦垂千年。 物情有报复,快意贵目前。 兹实鸷鸟最,急难心炯然。 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贤。 近经潏水湄,此事樵夫传。 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聊为义鹘行,用激壮士肝。 3.《观猎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梦非熊虎数年间,驱尽豺狼宇宙闲。 传道单于闻校猎,相期不敢过阴山。 日隐寒山猎未归,鸣弦落羽雪霏霏。 梁园射尽南飞雁,淮楚人惊阳鸟啼。 松月东轩许独游,深恩未报复淹留。 梁园日暮从公猎,每过青山不举头。 4.《罪言》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匪兕匪虎吾道非,鸜之鹆之侯不归。 山南山北靡有定,瀼东瀼西生计微。 颓墙宿莽露泥泥,荒田野菊秋菲菲。 和止安息,我行安之。 噫吁嘻!过殷墟兮麦渐渐, 览周原兮黍离离。 黍麦之秀, 黍麦之有。无麦无禾, 不耕胡取。 白骨兮成豀, 膏肉兮成泥。已焉哉! 想自古之如彼,匪斯今之可哀。 死莫惩於既往,生胡保其将来。 东溟之滨,相夺相攘。 杀人填海,浩浩不盈。 轮回报复,此死彼生。 天假手於王师,使尽殪於秦坑。 痛临渊而一吊,悲万古之茫茫。 5.《杂记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登庸局面变,报复念头差。 贬削村夫子,褒崇笑夜叉。 6.怎么用古语形容男宝宝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襁褓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声音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襁褓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韩愈诗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句孩提:指2——3岁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幼童阶段借指幼年里总聚拢束结意思总角之交(幼年相识好朋友)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古代儿童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头顶各扎成结形两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说法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龀童龇往往指人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髫龀男皆封侯女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 九龄:9岁 黄口:十岁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截取幼学二字作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7.形容孩子年龄的词语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髫年:复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制,这时叫“龀”,“龆bai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du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zhi: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dao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