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要几首有关蚕桑文化的古诗词 谢谢《诗经诗经·豳风·七月》,比较系统地描绘了古代农家采桑女采桑的全部过程。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桑祁祁。” 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唐·李商隐·《无题》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诗经·《氓》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2.需要几首有关蚕桑文化的古诗词 谢谢《诗经诗经·豳风·七月》,比较系统地描绘了古代农家采桑女采桑的全部过程。“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桑祁祁。” 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唐·李商隐·《无题》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诗经·《氓》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3.关于桑蚕的诗句《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簇蚕辞》 ——唐·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关于蚕桑的诗句《村景即事》(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村居晓起》(宋)韩维 天星何寥寥,野旷风露清。 田父出门望,山鸦绕舍鸣。 【蚕桑】从此起,农里各有营。 顾惭不耕者,日宴掩茅衡。 《过横远途中》(宋)陈宗远 【蚕桑】事已过,耕稼老农勤。 桥断荒村雨,山埋半岭云。 小松穿石出,野水落田分。 茅店倾醨酒,相看亦论文。 5.关于蚕桑文化的作文吴江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是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 地之一。 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文化源远流长。种桑养蚕是吴江地区的 农家传统,而由此产生的蚕桑文化则是吴江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此在我们 开展《特色吴江》的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吴江的蚕桑文化。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如何去感受蚕桑文化的魄力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 “生活教育” 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教育过程与学生的实 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是啊,何不让我们的小朋友也来实践一下小小养蚕 女,尝试一下小小印染工,通过亲身体验,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 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一、“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它阐明 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使教育与生 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情感,完善人 格,这是我们组织开展“蚕宝宝与蚕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事 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事实 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首先,幼儿园中养育的蚕宝宝就是家长带来的。蚕宝宝养起来了,可在城市,蚕 宝宝的主要食物——桑叶成了大问题。 马上有家长从单位采来桑叶,还有 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开车去农村采,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蚕宝宝快上山,家长拿来了稻草,用纸板把鞋盒隔成了一间间小房间,带到幼儿园,供蚕 宝宝上山用。 籍由养蚕宝宝这个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并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一起完成给蚕宝宝采食物,帮蚕宝宝布 置新家,为蚕宝宝拍照,替蚕宝宝记日记等等实践活动,共同认识了蚕宝 宝的生命过程,共同欣赏了蚕宝宝的生命之美,共同体会了养蚕中的收获 与失落,欢喜与忧伤,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 生命的良好品行,还共同领略了祖国悠久灿烂的蚕文化,构建起了理解、协作、互助、共嬴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 围。二、“教学做合一” 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方法论。 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在我们“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化的魅力”的活动中,小朋友 们在做中学,在做中乐,活动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激发 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亲历养蚕过程,与蚕 宝宝朝夕相处,跟随家长一起为蚕宝宝采桑叶,为蚕宝宝清理粪便,观察 蚕宝宝的各种生活习性,吃吃睡睡,眠一次蜕一次皮,肤色由黄变白,吐 丝结茧,变化成蚕蛹,直到最后羽化成蛾,产下新的蚕卵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倾听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摸摸蚕宝宝凉凉 的皮肤,闻闻蚕沙的味道,进而模仿蚕宝宝的爬行,表演蚕宝宝的成长经 历,用蚕茧进行艺术创作,亲手实验当个印染工人等,在这些活动中,幼 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活动中许多问题需要幼儿自己解决,遇到 困难和挫折需要幼儿自己克服,活动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断磨炼意志,形成优良个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在《桑果!桑果》这个活动中,幼儿通 过挤、压、捣等方法,把桑果变成染料,了解了古人制作染料的不易,因 而在接下来小小印染工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特别珍惜自己制作出来的 “染 料”,都努力要印出最好的图案。 三、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 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在 “蚕宝宝与蚕文化” 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让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桑叶,其 他小朋友则在幼儿园学习分辨嫩叶和老叶,了解根据桑叶的成熟程度,喂 养不同时期的蚕宝宝;采摘、品尝桑果,用桑果进行染纸游戏,了解古代 颜料的由来。请教养蚕人,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 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 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社会 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 入社会,获得了关于蚕宝宝的丰富知识。例如蚕沙,也就是蚕宝宝的大便,一开始,有的小朋友一看见就说臭,脏,不愿意给蚕宝宝清理。 于是我们 就发动家长带孩子一起上网找资料,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了,原来蚕的 一身都是宝,蚕沙是一种中药,我们这儿还把蚕沙晒干了做枕芯,能清凉 明目呢,并且有一位家长还带来了蚕沙枕头给小朋友直观感受。作为丝绸 之乡,蚕丝制品种类繁多,有真丝围巾、各种款式的丝绸衣服、帽子等,最具吴江特色的蚕丝被,家家户户都有。 那蚕丝被是如何制作的呢?我们 请来了有经验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从蚕茧中抽出丝,由幼儿来绕丝;示范烧茧,剥茧,了解丝棉斗的制作;参观丝棉加工坊,观看如何把棉斗 拉成被子,并尝试学拉棉斗,当幼儿感受到十几个小朋友也拉不好一个棉 斗,而阿姨只要两个人。 6.赞美蚕的诗句1. 采桑(例句:蚕生春三月) 朝代:南北朝 作者:民歌 2. 蚕谷行(例句:天下郡国向万城) 朝代:唐 作者:杜甫 3. 蚕妇(例句:粉色全无饥色加) 朝代:唐 作者:杜荀鹤 4. 蜀驮引(例句:昂藏大步蚕丛国) 朝代:唐 作者:冯涓 5. 咏蚕(例句:辛勤得茧不盈筐) 朝代:唐 作者:蒋贻恭 6. 蚕妇(例句:晓夕采桑多苦辛) 朝代:唐 作者:来鹄 7. 送友人下蜀(例句:见说蚕丛路) 朝代:唐 作者:李白 8. 杂曲(例句:妾本蚕家女) 朝代:唐 作者:李益 9. 孤松篇(例句:蚕月桑叶青) 朝代:唐 作者:刘希夷 10. 杂讽九首(例句:红蚕缘枯桑) 朝代:唐 作者:陆龟蒙 11.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例句:蚕市初开处处春) 朝代:唐 作者:眉娘 12.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例句:蚕女非不勤) 朝代:唐 作者:孟郊 13. 春游(例句:锦袍日暖耀冰蚕) 朝代:唐 作者:牟融 14. 汝川行(例句:汝坟春女蚕忙月) 朝代:唐 作者:欧阳詹 15. 卧疾,答刘道士(例句:白露蚕已丝) 朝代:唐 作者:钱起 16. 自叹(例句:春蚕未成茧) 朝代:唐 作者:邵谒 17. 蚕女(例句:养蚕先养桑) 朝代:唐 作者:司马扎 18. 蜘蛛谕(例句:春蚕吐出丝) 朝代:唐 作者:苏拯 19. 采桑女(例句:春风吹蚕细如蚁) 朝代:唐 作者:唐彦谦 20. 惆怅诗十二首(例句:八蚕薄絮鸳鸯绮) 朝代:唐 作者:王涣 21. 簇蚕辞(例句:蚕欲老) 朝代:唐 作者:王建 22. 姬人养蚕(例句:昔年爱笑蚕家妇) 朝代:唐 作者:韦庄 23. 野蚕(例句:野蚕食青桑) 朝代:唐 作者:于濆 24. 织绫词(例句:去年蚕恶绫帛贵) 朝代:唐 作者:章孝标 25. 菩萨蛮(例句:小院蚕眠春欲老) 朝代:宋 作者:陆游 26. 如梦令(例句:妾似春蚕抽缕) 朝代:宋 作者:王沂孙 27. 蚕妇吟(例句:子规啼彻四更时) 朝代:宋 作者:谢枋得 28. 蚕妇(例句:昨日入城市) 朝代:宋 作者:张俞 29. 采桑子(例句:春蚕昨夜眠方起) 朝代:宋 作者:赵子发 30. 浣溪沙(例句:蚕已三眠柳二眠) 朝代:宋 作者:周密 31. 鹧鸪天五○首(例句:八茧吴蚕剩欲眠)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32. 长水竹枝词(例句:蚕种须教觅四眠) 朝代:清 作者:黄燮清 7.关于蚕的诗词(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百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的一生——春蚕度吐丝,到死方休。现一般指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在古代丝同思,有思念的意思,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 扩展资料: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问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答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专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属“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 8.赞美蚕的古诗词有哪些1、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出自唐代·蒋贻恭《咏蚕》 【意思】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意思】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3、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出自唐代·于濆《野蚕 》 【意思】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 4、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 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 ——出自元代·王冕《蚕作茧》 【意思】赞美蚕的奉献精神,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 5、物亦有仁者,蚕功不可量。 将身甘鼎镬,与世作衣裳。 ——出自宋代·戴表元《咏蚕》 【意思】不管什么物种都是有仁义的,蚕的功劳就无法估量。它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身体当做器皿,为世人做衣裳。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