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岁月催人老的古文诗句《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诗确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古典君不禁为之倾倒若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个“梦”字,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可怜陆老,身老尚思家国。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宝刀未老、志存千里的英风与豪气,让人钦佩。 《老马》 【元代】郝经 百战归来力不任,消磨神骏老駸駸。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一匹垂老的骏马,虽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爱,期望着有朝一日能再驰骋于万里疆场之上。这也是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写照,其精神可钦可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对一个英雄来说,一腔热血和满腹韬略是不足惜的,最重要的是为这些本钱派上用场,即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岁月不多,两鬓已苍,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既讽刺当朝苟且偷安的行为,又表明自己老成谋国,壮心未已的雄心,胸有万卷,笔无点尘。 《满江红》 【宋代】管鉴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 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 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 时不再,欢难屡。心未老,杯频举。 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 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杏花虽去,春色仍驻,举一盏浊酒,英雄无今古。 《醉亭楼》 【宋代】刘使君 平生性格,随分好些春色。 沉醉恋花陌。 虽然年老心未老,满头花压巾帽侧。 鬓如霜,须似雪,自嗟恻。 几个相知劝我染,几个相知劝我摘。 染摘有何益。 当初怕成短命鬼,如今已过中年客。 且留些,妆晚景,尽教白。 两鬓已被岁月染指,却安然处之,人老心未老。 《闲身》 【宋代】陆游 炊烟漠漠闭柴荆,聊用闲身答太平。 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 吴蚕满箔含桃熟,垄麦登车搏黍鸣。 补劓息黥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闲身待君,心未老,眼犹明。 2.少年、中年和成年在古文中用什么词来表示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3.描写中年的词语如下:不惑之年,年富力强。 诗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唐)杜牧《送隐者一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杂诗》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清)王九龄《题旅店》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 4.古文中表示年龄的词有哪些1、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汉语词语,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2、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一指四十岁的代称,二指形容人到中年(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 3、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ī mìng zhī nián,孔子自称五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读音gǔ xī zhī nián,汉语成语,指人到70岁的时候。出自唐·杜甫《草堂诗笺》十二《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5、耄耋 耄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mào dié。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而立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惑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命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稀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耄耋 5.描写“中年”的词语有哪些不惑之年、春秋鼎盛、徐娘半老、丝竹中年 1. 不惑之年 读音:bù huò zhī nián 释义:人到中年,很多事都明白了看开了,不会再像年青时那样疑惑了。 2. 春秋鼎盛 读音:chūn qiū dǐng shèng 释义:春秋指年龄,意思就是正值壮年。 3. 徐娘半老 读音:xú niáng bàn lǎo 释义:中年妇女,但是风韵还在。 4. 丝竹中年 读音:sī zhú zhōng nián 释义:中年人用丝竹来表达哀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