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开封铁塔有关诗句

1.关于描写开封铁塔的 作文

我的家乡在七朝古都开封,它是黄河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美丽的开封有壮观的龙亭,有庄严的相国寺,有美丽的汴京公园,有……最令开封人自豪的是高大雄伟铁塔。 来自:作文大全 铁塔坐落在城内东北角,是一座大型琉璃砖塔,远望似铁铸,故称“铁塔”。

它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来源:作文网 zuowen.chazidian.com 铁塔以卓绝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八角十三层,层层开窗。

塔身挺拔,装饰华丽,飞檐凌空,悬铃叮当。铁塔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上雕精美的图案,有佛像、飞天、降龙、麒麟、花卉等,一个个造型优美,活泼生动。

铁塔高55.88米,是我国最高的琉璃塔。塔内有登道,人们在塔里行动,犹如在田螺壳里一样十分有趣。

登到塔顶,极目远望,可见大地似茵,黄河如带。游人飘然如在天外。

铁塔,一部精美绝伦的杰作! 我为自己是开封人自豪,我相信家乡人民会用智慧和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2.关于开封的诗句有哪些

1、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张籍 《秋思》

2、欲读慵开封 唐 白居易 《咏慵》

3、开封见千里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

4、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宋 刘辰翁 《金缕曲/贺新郎》

5、玉书分付莫开封 宋 李太古 《虞美人·西风海色秋无际》

6、酒熟且开封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7、药酒自开封唐姚合 《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

8、花开封印早 唐 林宽 《寄省中知己》

9、独开封检试砂床唐 陆 龟蒙 《和袭美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三首次韵》

10、家书接得急开封 元 马钰 《瑞鹧鸪 收家书》

11、急焚香、跪领封 元 刘处玄 《神光灿》

12、启土开封 魏晋 陶渊明 《命子》

13、启土开封 魏晋 陶渊明 《命子 其三》

14、(予为开封幕 宋 苏轼 《王郑州挽词(克臣)》

15、仆昔为开封幕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二首》

16、开封述天爵 南北朝 鲍照 《蜀四贤咏》

17、解道临行更开封 清 朱彝尊 《换巢鸾凤·桐扣亭前》

3.有关开封的诗词

北宋驸马柴宗庆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形容汴京的名句: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梁苑清秋白昼闲,偶寻名刹扣禅关。百盘飞磴身遥上,千尺危栏手自攀。已见神游朝贝阙,便从羽化出尘寰。中天俯仰多时节,飒飒天风冷佩环。

铁塔峙城隅,川平愈觉孤。登天盘内磴,落日影东湖。风袅垂帘铎,云栖覆顶珠。何年藏舍利,光彩射虚无。

明代政治家于谦于1430年至1447年任河南巡抚期间,曾为又一种版本的八景总图题诗,名为《题汴城八景总图》:

天风吹我来中州,光阴荏苒春复秋。民安物阜公事简,目前景物随冥搜。梁园花月四时好,日落夷山映芳草。大河涛涛涌地来,腾波起浪如奔雷。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阴晴晦明各异态,对此令人感今昔。画图仿佛得真趣,醉墨淋漓写长句。诗成掉笔向苍空,满袖天风却归去。

张淑载的《梁园雪霁》诗曰:

曾向梁园看雪飞,邹枚授简尚依稀。只今瑞旭高悬处,好袖平台赋草归。

无名氏的《梁园雪霁》诗曰:

兔园雪霁物华新,扫尽瀛洲万斛尘。玉树琼林三百里,琪花瑶草一番春。貂裘公子迎春醉,铁马将军出猎频。见说相如能作赋,王门授简管挥银。

4.开封铁塔是铁造的吗

开封铁塔因当年建筑在开宝寺内,称开宝寺塔。

因该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砖砌成。远看近似铁色,被人们俗称为“开封铁塔”。

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是北宋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现高56。

88米,为八角形制,共13层,是国内现存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开封仅存的两处北宋地面文物之一。 铁塔完全采用了中国木质结构的形式,高大雄伟,通体遍砌褐色琉璃砖,砖面饰以50多种生动形象的飞天、佛像、伎乐、花卉图案多姿多彩。

在挑角、拔檐、转角等处采用各种艺术装饰砖,各种花样精美的麒麟、套兽、云龙猫头、重檐滴水等,共20多种。每块砖都做工精细、栩栩如生,堪称非常完美的琉璃艺术品。

塔为仿砖质结构,但令人惊奇的是塔砖如同斧凿的木料一般精工,个个有榫有眼、契合严密,垒砌起来合缝如一。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般坚固。

如今的铁塔公园绿树成荫,湖光亭台相映成趣,前来赏玩散心的游人络绎不绝。铁塔与东北部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古城墙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这个七朝古都的历史沧桑。

5.有关喻浩的文言文

开封。

红墙碧瓦,重檐歇山,铁塔指苍,碑坊如林。“一统天下”的豪气,文化韵味,有如尖塔,根扎大地,上沐天光。

有如碑文,或遒劲明晰、或斑驳模糊。开封能让我膜拜永久,思想永久开封,是那种你在纷繁世事中有点累时,来这里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心灵家园。

在黄河岸边,望着滔滔河水,会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有别于书本的理解,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头、故地,不富饶的土地上,也会体会到更多民族的精神源泉。而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或在黄河故道,或市井小肆,或潘杨湖畔,细细品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个中的感觉,那份心灵的归属与认同更会让你对这里生出无限情意。

匆匆忙忙的开封行,说不尽的疲劳,道不完的兴奋。夜晚,我还是去铁塔公园转一圈,看看心议已久的开封夜景和那闻名于世的铁塔。

开封铁塔是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如擎天玉柱般地耸立在开封城东北隅,它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 铁塔公园1961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51.24公顷,其中有9.62公顷的水面积;园内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宁静雅致的“静苑”;巍峨壮观的“接引殿”;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以及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了解铁塔历史而兴建的“铁塔嬗变艺术宫”;还有“竹园”;“梅园”,“赏心园”等小品式建筑。

各园亭台风姿卓绝,花木风情万种,笑迎八方游客。 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建于北宋时期(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900年历史,1961年被**定为“国家及重点保护文物”。

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完全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式。塔高55.88米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

铁塔建成九百多年,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仍巍然屹立。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

开封铁塔因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因其外表全以褐色琉璃砖镶嵌,远看近似铁色,加之本身坚固异常,犹如铁铸,故从元代起民间称之为“铁塔”。

据史料记载,铁塔前身是一座木塔,系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经过八年的构想设计和建造,终于在公元989年把这座佛塔建成。

初建成的塔向西北倾斜,有人问喻浩缘由,他说京师无山,多西北风,离此地不远又有大河流过,用不到百年的时间,塔受风力作用和河水侵蚀的影响,就自然会直过来了,并预言此塔可存在七百年不会倒塌。而且,喻浩在施工中采取每建一层都在塔的周围安设帷幕遮挡,既避免施工伤人,又便于操作。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就是公元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在了五十多年。到了皇佑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塔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样式建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粗壮的塔心柱是支撑塔壁、抵御外力的核心部分。各种不同用途的外壁砖瓦构件通过登道与培心柱紧密衔接,异常坚牢,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九百多年来,铁塔历经地震、暴风、水患,特别是1938年5月,日军用大炮对铁塔进行轰炸,北面从第四层至第十三层的各级檐角、塔壁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仍然屹立。今天在我们欣赏铁塔之壮美时,更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铁塔并非铁铸,却胜似铁铸。近千年来,它就这样栉风沐雨,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经雷轰电击而不毁,遭水淹风摧而不坍,遇地震战火而不垮,真正的岿然不动,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开封,城市不大名气大,古名汴梁、东京,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人称“十朝都会”。她的鼎盛时期应为北宋,当时人口超百万,其繁华景象,有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佐证。

数千年来,黄河水滋润着这方土地,黄河水也摧残着这方土地。黄河每决堤一次,便用泥沙把这古城覆盖一次,不屈的人们在旧城上面造新城,形成了“城摞城”的奇特格局。

考古发现,周王府萧墙下压的是金皇宫城墙,宋内城墙下压着的是唐汴州城城墙。因此,开封的许多古迹,已深埋地下,地面建筑,很多是复制、仿制的东西。

而铁塔,则是为数不多的原始文物之一。 据史料记载,铁塔的前身是一座木塔,八角形,十三层,高达一百二十米,仅这高度便可想见当年的雄姿了!当时这塔建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故名“福胜塔”。

古塔大都与佛教相关,“福胜塔”也不例外。当年此塔上安千佛万菩萨,下奉阿育王佛舍利。

木塔初成,身倾西北,斜得厉害,世人多不解,以为是建筑失误。设计大师喻浩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不到百年这塔身就正了。

可惜,木塔从公元982年建成,到1055年(也有资料称是1047年)就被雷击而焚毁了。从建到毁,不足百年,未能验证西北风的“功力”,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团不解之谜:供奉菩萨的佛塔,却为何反遭菩萨的摧毁呢?可见,佛和菩萨以及供奉他们的宝塔,都是人造的,是人们的一厢情愿,雷电不认这个账,谁违背它的意志,它就要打击谁。

今天看来,一根避雷针,胜烧万炷香! 俗话说旧的不去。

6.开封铁塔的传说是怎样的

古时候,开封城北角夷山上有一个井口大的泉眼,一眼看不见底,“咕嘟咕嘟”直往外冒水,日夜不息。

淌出来的水十分浑浊,又咸又涩。城里本来就地势低洼,加上污水横流,可把老百胜给坑苦了,饱尝泥泞之扰、疫病之灾。

全城父老乡亲在一起议定,堵死这口害人的泉眼。 用石头填,磨盘大的石头扔进去就不见了踪影。

用沙袋堵,激流把沙袋冲得千疮百孔。人们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得听凭它祸害古城。

有一天,一位商人来到夷山泉眼里打水,一个漩涡将水桶卷得无影无踪。不久他乘船外出经商,在大海上水手打捞起一只水桶,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在夷山泉眼里丢失的水桶。

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全城,人们恍然大悟,心情更加沉重,原来泉眼底下通着东洋大海哩!有海妖兴风作浪,怪不得恁厉害,往后这日子可怎么过呵? 正当百姓愁眉苦脸一筹莫展时,一连几夜古城上空都响彻着“造塔!造塔……”的叫声。人们心情振奋,奔走相告:“只有造塔才能镇住海妖,咱们就在泉眼上造塔!”可是,那时人们只会造桥,别说造塔,连塔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见过。

全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能工巧匠们聚在一起,谁也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这天,忽然有一位须发皆白、红光满面的老人沿街叫卖:“卖塔哟,卖塔!”人们顿时围过来争着观看,见他手中托的那件东西用楠木雕就,像一头粗一头细的红萝卜,又像一座摞起来的亭阁,玲珑剔透,十分可爱。

原来这就是塔呀!工匠头拱手施礼道:“老人家,这塔俺们买了。老人瞧瞧大伙开腔道:“你们要塔干啥呀?”工匠们抢着说“我们要在海眼上造塔镇妖,为民除害!”“好,有志气。

那就塔送给你们吧!”老人乐呵呵地放下木塔,飘然而去。 工匠们把木塔拆开合拢,反复几次,里里外外琢磨个遍。

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真要在夷山上造一座高塔,谈何容易!一到施工问题全来了。这天,赠塔老人忽然来到夷山,见工地上推满材料不见施工,质问道:“你们造的塔呢?”工匠头说:“俺们正在发愁哩,一层二层好造,往上就难办了,光料就运不上去。”

白发老人生气地说:“这点事都办不了,还说啥为民除害哩!”他夺过木塔,用脚往地上一踩,木塔被踩到土里,只露出一个塔尖尖。 半晌,人们回过神来,又鼓起勇气,摩拳擦掌地说:“咱们城都能造,还怕造塔?”他们小心翼翼、一层一层地把木塔从土里扒出来,看看木塔,又用土一层层把塔埋起来,大伙不禁豁然开朗。

这时,人们才发现白胡子老汉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只听空中隐约传来爽朗的笑声。 工匠头说:“一定是班爷下凡来点化咱们的!”说着,便带头向空中遥拜。

工地上立即热火朝天地造起塔来。工匠们先在海眼上盖了第一层,然后用土把它埋起来,修成坡道运料,接着盖第二层,和在平地上施工一样。

依次类推,一直盖了十三层,最后把封的土一层层剥开运走,一座巨塔就矗立在夷山上了。 据说人类的第一座塔就是用这种笨办法,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盖起来的。

后来,人们塔越越多,越干越聪明,才创造搭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自从夷山造塔以后,开封再也不冒海水了。

这座塔便是闻名中外的铁塔,又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7.关于开封的古诗有哪些

1,兔园雪霁物华新,扫尽瀛洲万斛尘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

5,卞都峨峨在平地,宋恃其德为金汤

6,大梁伤客情,荒台对古城

7,黄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

8,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9,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10,风叶梧青落,霜花菊百堆

11,梁苑清秋白昼闲,偶寻名刹扣禅关

12,铁塔峙城隅,川平愈觉孤

13,天风吹我来中州,光阴荏苒春复秋

14,梁园花月四时好,日落夷山映芳草

15,曾向梁园看雪飞,邹枚授简尚依稀

相关
上一篇
唐诗知识
下一篇
宋词李白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