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选择题

1.有关唐诗宋词的考试题1【单选题】(4分)1、“王杨卢骆”的排行最早

第一题选D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二题选C 雪莱三十岁. 1882年6 月20 日赴莱亨迎接自英来意的利·亨特.7 月8 日在回家途中,斯贝齐亚海上突然起风暴,雪莱等数人复舟淹死, 第三题选D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第四题选C《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第五题选A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第六题选B钱塘诗人章孝标几次考进士不中,大雪天出游解闷.后来,章孝标经淮东节度使李绅劝后,十年磨砺,果然及第.他欣然命笔作诗:“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他把这首洋洋得意的诗寄给了李绅.李绅从诗中看到了章孝标小取即满、傲气十足的肚量和气派,很想教育他一番,于是作诗《答章孝标》:“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年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章孝标一见此诗,大为羞愧.第七题C出自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第八题A出自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第九题D李益归家觐亲,其母已为他订下甲族卢氏之女,李益惮与母亲严威,知必负小玉之盟,遂与小玉断绝书信及往来,并自秘行踪,断绝小玉想望.第十题选A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2.小学古诗词选择题50道(附答案)

②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突出写山河破碎、满城荒芜,写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触景生情:因感时恨别,见到了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反而流泪惊心;一种是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两种解释都符合诗意。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自安史叛乱以来,战火不断,企盼亲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家书抵万金”是说一万两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中,“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之伤痛之外,诗人又叹息衰老,更增了一层悲哀。

20、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其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游山西村 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A、这首诗描绘山西村美丽富饶,村民淳朴好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之乐的向往。

B、三、四两句,隐含诗人受挫不馁的精神,有不断进取的意趣。 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农民击着鼓,奏着乐一队一队地走过,原来是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社日盛会。

D、这首诗写于诗人因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而被罢官回乡时,所以诗中含有悲观失意的情调。 2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首诗表现了作者长期遭贬谪的悲凉、愤懑的心情,同时又袒露出作者豁达豪放的襟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B、一、二句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置于巴楚这荒远凄凉的地方,已有二十三年了。 C、三、四句写作者借吹笛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回到家乡后衣着破烂的落魄情景。

D、五、六句作者虽以“沉舟”、“病树”自比,但不消沉,写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参考答案1、A 2、C 3、A 4、C 5、C 6、A 7、C 8、D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A 17、D 18、D 19、D,C 20、B 21、D 22、C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小学语文古诗归纳MouseHappy小学语文古诗归纳。

美图。7。

送别诗。8。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9。描写鸟的诗:10。

托物言志的诗:10。寓理的诗:11。

描写太阳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3。

描写风的诗:14。描写花的诗:15。

描写雨的诗:16。描写树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

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杨宇桐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小学语文素养竞赛试题(二)七、选择题1。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五、按要求写诗句。 (8分)1、送别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边塞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爱国思想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趣味填空。

古诗里的夏天tnj660630古诗里的夏天。“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这是诗人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中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两句诗是赵师秀的《约客》里面的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句诗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五绝》。夏天在诗人的诗句里显得多么有韵味,多么优美啊!小升初古诗总复习NICO的图书馆。

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 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望洞庭(刘禹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忆江南(白居易)。

3.古代诗词选择题

⒈下列对《钱塘湖春行》一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 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 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被它埋没起来。D 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2。⒉下面对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B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全诗既写景,也写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C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D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通“现”,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4.古代诗词选择题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昌龄:南斋玩月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齐已: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漫话咏月诗 作者:沈在连 整理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59 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赋予各种神奇的传说,而吟咏月亮的诗词,更是俯首可拾。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因而许多诗人借月状景,俾山川生色,叫河海增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这类“带月”诗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脍炙人口,妇孺能咏。 托月寄情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凭“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亲人团聚不易,逢年过节,家人常有“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之隔,因而王维重阳登高便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叹?中秋月夜,游子怀乡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这类诗词比比皆是。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历来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

“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

李白《玉阶怨》诗云:“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通首无一“怨”字,但闺妇满腹怨情却倾注在“脉脉不得语”的秋月中。月亮是天上的圣物,所以中秋之夜成了未婚男女寻觅佳偶的良宵,也由此演化出许多玩月的习俗。

如傣族的拜月、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求爱”等。闽台地区除了“博饼”的独特风俗外,还有未婚女子中秋月夜“偷菜”的古俗。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有的借月排遣心事,或叹世路多艰,光阴易逝;或叹怀才不遇,宦海浮沉,因而流露出“好景难逢,良宵难值”的消极情绪。

李白《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但见长江送流水”意境类同,都是作者“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 李白咏月诗撷趣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美丽的月亮是历代诗人笔下多情之物。

古人咏月诗不可胜数,而尤以李白为多,李白全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320余首之多,如珍珠串串,亮星颗颗,引人瞩目。 你看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把盏豪饮,尚要“举杯邀明月”;花前小酌,但见“月光明玉盘”;旅途伤感,“我寄愁心与明月”;忆昔怀旧,“卷帷望月空长叹”;访友归途乃“山月随人归”,冥冥梦里是“湖月照我影”;送客远行,恭请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遥想诤友,更是“登舟望秋月”;言志抒怀,“欲上青天览明月”;就是夜半醒来,见银辉满地,也难捺激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一生坎坷,因而常以月寄心。因报国不成,心情惆怅,他咏道:“人生得意须尽。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江城子b

【答案】【小题1】“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小题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2分)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意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飞絮出现,意谓春天将尽,同时杨柳、飞絮又寓指离别。 由此,可知诗歌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点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就意象本质而言,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 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

因此,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所以说,不从意象出发,就不仅无法进入优美的诗境,而且无法领悟诗词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而意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诗词就是选取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意象来创造其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的,所以,我们鉴赏诗词,首先要注意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然后透过意象和意境揣摩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意象也不是解读诗歌的唯一介质,有些诗歌的解读还要非意象词语。

【小题2】试题分析:从形式和内容和两个方面来考虑。形式上来说,都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

不同是,李词用的是明喻,而秦观的词则是暗喻。内容上来说,都是表达了愁绪。

不同是李词是亡国之愁,而秦词则是离别之愁。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本题是个比较题,如没有指明比较的方面,则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别比较解说。形式方面来说,主要指表达技巧,明确指出比较对象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指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相同点,往往从大处着眼,不同点,往往从小处着手,细加辨析。

6.古诗词选择题60道最好要高中的,必须有答案

请用你的细心,给下面的题目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每小题2分).1、《山行》是描绘了( C)的景色.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 B)的名句.A、李白 B、王维 C、王昌龄 D、杜牧3、把“春风”比作“剪刀”的是哪首诗?(C )A、《忆江南》 B、《滁州西涧》 C、《咏柳》 D、《游园不值》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中写的名胜是( D).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庐山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B ).A、花 B、风 C、竹 D、水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 (2)伤悲 (3)忧伤 1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3).(1)似曾相识鸟归来 (2)似曾相识雁归来(3) 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 (2)曹丕 (3)曹操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 (2)边关 (3)燕山 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2).(1)花重绵阳城 (2)花重锦州城 (3)花重锦官城 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 (2)《春望》 (3)《春夜喜雨》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 (2)李白 (3)白居易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 (2)汗青 (3)汗清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1)因为 (2)坐下 (3)座位 2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1)多少楼台烟波中 (2)多少楼台风雨中 (3)多少楼台烟雨中 2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 (2)王之涣 (3)王勃 2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张养浩 (2)马致远 (3)元好问 2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王昌龄《出塞》 (3)杜牧《江南春》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 (2)梨花 (3)雪景 2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 (2)李清照 (3)李商隐 2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登高》 (3)《蜀相》 2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2)的词句.(1)岳飞 (2)辛弃疾 (3)陆游 2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1)红色 (2)花 (3)树叶 2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 (2)天下 (3)天涯 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 (2)岑参 (3)王昌龄 3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 (2)李龟年 (3)崔九 3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1)李煜、柳永 (2)柳永、李清照 (3)李煜、李商隐仅供参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西江月•黄陵庙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

【小题1】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每点1分,共3分)【小题2】(2)达观、豪迈的胸怀;(1分)例如“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使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2分)(结合诗句分析时一定要作具体分析,不能架空得出结论,言之有理即可)【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考核词的流派的题目,词有豪放和婉约两派,代表人物分别为苏、辛柳、李。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情感的分析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诗歌的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答案】【小题1】①用典,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③反语,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是非我莫属了。表面微笑,实则心酸自嘲。

(每点2分)【小题2】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2分)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3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从诗句中加以分析。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本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 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本题据此回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问,可据“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翻译回答即可;第二问,注意结合词句,联系“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这一注释加以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
上一篇
宋词软件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