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的代表作

1.唐诗的代表作是什么 作者是谁

李白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2.【唐诗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3.古诗的代表作

叙事诗代表作:《木兰诗》、《长歌行》、《琵琶行》例: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抒情诗代表作:《离骚》、《天问》、《致橡树》例:《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别诗代表作: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送灵澈上人》、《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山中送别》、《送沈子福归江东》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夜洛城闻笛》、《忆秦娥·箫声咽》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青门柳》高适:《别董大》骆宾王:《易水送别》郑谷:《淮上与友人别》例:《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边塞诗代表作:《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例: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 军 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绝句》杜甫:《绝句》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例:《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怀古诗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卢挚:《折桂令·长沙怀古》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汴河怀古》马戴:《易水怀古》、《楚江怀古》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月夜金陵怀古》 杜牧:《西江怀古》、《江南怀古》、《金谷怀古》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韦庄:《台城》例:《赤壁》——唐·杜牧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咏史诗代表作:班固的《咏史》例:《汉宫词》——李商隐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咏史》——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咏物诗代表作:《咏蝉》、《墨梅》、《梅花》例:《咏石灰》——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题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悼亡诗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 潘岳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元稹:《离思(其四)》例:为薛台悼亡[唐]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唐]白居易 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

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讽喻诗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例: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清官谣 --山水人 本为木舟水上漂,抚生爱民心头绕。

平生淡漠利与名, 子孙万代汗青照。

4.唐诗中的代表作

《访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脍炙人口,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是唐诗中的代表作。

诗因为受体裁的限制,只能用很少的字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诗有“诗家语”,如果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则不容易理解诗的本意。

这首《访隐者不遇》,最大的特点是精炼,诗是五绝,只有二十个字。开篇第一句“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作者没有说,只用回答代替了疑问“言师采药去”,那问的一定是“师往何处去”。接下来又用一句回答“只在此山中”,省略了疑问“采药在何处”,最后又以一句“云深不知处”省略了“山中何处采”。一首要用七句才能写明白的诗,只用了四句就写完了。纵观全文,作者的疑问一句都没有写出来,而读者很容易就能想到作者问的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看诗中出现的事物。“松下问童子”,那就一定有主人公和童子两个人,问的地点是松下,那就一定有一棵松树,这棵松树一定不是小松,不然就不是“松下”而是“松旁”了。“言师采药去”,两人的问答开始了,作者一定是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相问隐者的童子。既然是居住的地方,而且隐者还有一个童子,总不会风餐露宿,那就至少应该有一个茅屋。也许还种了一小片菜地,有一个池塘,养了几只鹅……,当然,诗里并没有写到这些,只是依个人的想象。“只在此山中”,那就必定有一座山,至于这座山有多高?“云深不知处”……

最后我们再看作者的思想活动。题目是《访隐者不遇》,作者去拜访隐者,想必一定怀着一颗怡然的心,至少心情是淡然的。而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言师采药去”,人不在,那必然有一些失望。等到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萌升了一点希望。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方才彻底绝望了……

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作者和童子的对答,诗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松树、茅屋、被云雾缭绕的高山,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所有所有这些加起来,二十个字,算上题目,二十五个字。

5.唐代的五言古诗有哪些代表作

如:古诗十九首之冉冉孤生竹无名氏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登池上楼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病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嶔。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春思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橡媪叹皮日休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珐。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6.李白的七言古诗代表作有哪些

让我来告诉你李白的七言古诗代表作有哪些。

如:远离别李白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 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 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 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 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 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 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 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 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 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 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 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7.唐诗的代表人物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8.唐代的十大诗人排名及代表作

第十 陈子昂

初唐的诗歌大部分还沿用着前人浮糜的笔风,唐人诗歌至陈公方真正大变。他开启了后来的李白杜甫,也影响了盛唐乃至以后的众多诗人。我将他排进前十只要考虑了他对后人的影响,当然也因为他确实留下了一些绝唱。

代表作的是《感遇》诗38首

第九 杜牧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的代表,诗至晚唐,已经明显走了下风,不如前人的大气。但“小李杜”的出现却使晚唐出现了一片诗歌的新的景象。可就写诗的艺术性和对文字的驾御力,杜牧还是逊于李商隐的。但就整个唐朝来说,能比他强的,恐怕也不多了。

著有《樊川文集》。

第八 王昌龄

以绝句驰名大唐的王昌龄,诗歌或是浑壮有力,或是暗喻深情,笔法的彰弛是很少有对手的。他的绝句在唐朝和李白齐名,可以说是唐人绝句的绝顶人物之一。放眼大唐,能在绝句上与王昌龄一争高下的,恐怕也只有李白一人。所以我将他列在第八。

作品有《王昌龄集》。《出塞》

第七 李商隐

作为晚唐诗人的第一代言人,他的诗歌水平是不容别人说二话的。特别是他自开一派诗风,其诗令人百思而百得。绝句和律诗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其诗歌给唐诗开了一片洞天。我将其排在了第七。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有多首《无题》诗

第六 孟浩然

虽然常有人把他和王维放在一起,但要是真论起来,他和王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其文风自然,笔法不食烟火,对文字的驾御能力是唐人少有的。就其对诗歌的影响力确实是少有人能比,基于此,我还是将他排进了前六名。

代表作《春晓》

第五 崔灏

也许我将他排在这里会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就其在诗歌上的真正成就来说,崔灏确实在孟浩然李商隐之上。

能和杜甫在其看家本事上律诗上一较高下的,唐人中仅有崔灏一人。虽然王昌龄也能在李白擅长的绝句上一争高下,但是李白真正纵横诗坛的却是古风,也就是古体歌行。崔灏一首《黄鹤楼》令李白都不得不叹“眼前有景题不得”,也让杜甫虽然律诗众多,却始终不能拿得“第一律诗”的称号。就此一点,已经是李商隐、孟浩然比不了的。况且崔灏极长长篇古体歌行,在盛唐能在这方面强于崔灏的,也只有李白杜甫二人而已。所以我将他排在第五。

代表作《黄鹤楼》

第四 白居易

以诗歌的水平而论,白居易和王维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在白王之间,我更偏爱王维。所以只能将白居易放在王维后面了。白居易是中唐第一诗人,也是新乐府诗的代表,长于长篇叙事,深受杜甫影响。其诗歌的艺术水平,放眼大唐,能真正压过他的,也只有李白和杜甫了。

代表作《长恨歌》

第三 王维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诗人,众体皆善,其山水诗在唐朝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笔法如出水芙蓉,又尽带蝉性。只可惜,他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好好开发,否则他也许真能和李白杜甫一争高下。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他还是落在了李杜之下。

代表作《山居秋暝》

第二 杜甫

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第一李白

诗仙,不用说了吧。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

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9.唐诗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唐诗宋词诗人介绍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

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

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

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

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

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

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

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

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

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

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

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

10.唐诗的四个阶段(列举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谢谢~

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时期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 晚唐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 温诗绮丽柔糜,李诗晦涩.。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