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娘俩好温馨诗句

1.比喻“娘俩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1、《别老母》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2、《墨萱图 其一》元代: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3、《慈乌夜啼》唐代: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4、《凯风》先秦: 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5、《十二峰·望霞光》宋代: 阎伯敏

东皇君来流晓霞,莫看西北王母家。

云华夫人王母女,肯为庙食留三巴。

2.形容娘俩感情好的成语

骨肉情深、十月怀胎、情深似海、相亲相爱、情逾骨肉。

1、骨肉情深

【拼音】:gǔ ròu qíng shēn

【解释】: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2、十月怀胎

【拼音】: shí yuè huái tāi ]

【解释】:现在常用十月怀胎来比喻事情成熟需要足够的时间。

3、情深似海

【解释】: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出自】:明·崔时佩《西厢记》:“春闷好难捱,毕竟情深似海。”

【译文】:春季闷好难捱,毕竟感情深似海。

4、相亲相爱

【拼音】:xiāng qīn xiāng ài

【解释】: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出自】:王世贞·明代《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译文】:与严家大相从小往往来来,哈哈哈哈哈哈,同睡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互相,不放下怀。

5、情逾骨肉

【解释】: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出自】:明·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

【译文】:弟弟对哥哥交虽然道义,情感感情极其深厚、十年多没有联系,一见面还是和原来一样,真的是有心了。

3.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

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扩展资料: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萱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忧。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

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世民的母亲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后来,游子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

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所以,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该诗为《墨萱图》而题,诗作借助图画中的萱草来表达游子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前四句写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风(南风)的吹拂下,色彩鲜艳,芳香尽吐,令人身心愉悦,可是,游子离家后的孤单母亲,此时已无心思欣赏这盛开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飞向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上。摇摆的萱草花呀,你在为谁倾吐着芬芳!这四句诗意与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母亲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时母亲的心思全在游子的身上,面对鲜艳的萱草母亲自然视而不见。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忘忧草啊忘忧草,你如何能让慈祥的母亲忘却为游子的担忧?接下来四句写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扉期盼着孩子一路平安,期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可是每每想到母亲依门而望的情境,远行的游子心中就有无尽的悲苦。对双亲的奉养愿望一天天地远去,游子的音讯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亲只能苦挨时日。

游子离家时,那不经意回头而见的“慈母倚门”的情境,就这样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成为一种温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独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悠悠浮起。“举头望云林”语用典故,据《大唐新语》载:“(阎本立)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举头望云林”意为眺望双亲居处——抬头望见白云,就不由得想到白云之下的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双亲。

“愧听慧鸟语”写慧鸟的鸣叫勾起了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慧鸟,疑为“慈乌”,白居易《慈乌夜啼》云“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说的是: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得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仿佛为自己没有尽到反哺的义务而哀伤不已。作者借物抒怀,感慨自己连一个慈乌鸟都不如呀,从而哀痛自己不能尽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萱图。

4.描述“家庭温暖”的诗句有哪些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出自:唐·杜甫《江村》。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4、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出自: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译文: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5.描写家庭温暖的诗词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

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

用你的爱做油灯,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你害怕,因为你走的路引你离开了母亲和家乡,但是,每一步,每一日,都引你重新向母亲走去。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在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或者说,无处是家乡。

家啊,是理解奉献思念呵护,是圣洁宽容接纳和谐,是磨合欣赏忠诚沟通,是心心相印浪漫曲折生死相依海角天涯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