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写作手法有关的诗句

1.关于写作方法的诗句

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2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2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2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3lian.com

2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2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2.关于写作方法的诗句

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2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2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2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3lian.com 2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2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3.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一、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诗句很多,这里列举几例。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用烈火焚烧也是件平常普通的事。粉骨碎身都不怕,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作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此诗之寒梅傲然绽放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卓尔不群,遗世独立的忠贞节操。

二、托物言志的基本知识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4.古诗有几种写作手法

诗歌的写作手法用术语说是它的表现手法。

古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互文、想象、联想、曲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以下就其中一些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做一一介绍: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乐景写哀情 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

5.诗歌有几种写作手法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6.带有“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1、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拟人修辞手法)

2、小草钻出了地层,看见了新奇的世界。(拟人修辞手法)

3、这样的学习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反问修辞手法)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偶修辞手法)

5、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比喻修辞手法)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修辞手法)

7、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比喻修辞手法)

8、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拟人修辞手法)

9、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比喻修辞手法)

10、棉花像雪架一样。(比喻修辞手法)

11、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夸张写作手法)

12、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白描写作手法)

13、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白描写作手法)

14、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比喻修辞手法)

15、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比喻修辞手法)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