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嫁女红盖头诗句

1.描写女子出嫁 诗句

1

挽青丝,双环结;

百合鬓边巧装点。

白婚纱,如飘烟;

红颜新妆比花艳。

鞭炮响,彩带舞;

大红喜字窗前贴。

黑轿车,红玫瑰;

接奴直到郎身边。

醉婚宴,闹洞房;

语笑焉然化难点。

交杯酒,红烛焰;

含羞带怯君共眠。

2

那日无眠卧在床,

伊人出嫁喜车长。

头钗朱玉拥玫瑰,

身有红衣绣凤凰。

远梦徒增新梦泪,

此时妄忆旧时妆。

后来不解春风意,

只怕情深落雨塘。

3

欲作新娘喜欲狂,

浓施淡抹巧梳妆。

红衣一袭怜娇软,

梨靥双涡惜嫩香。

半喜半嗔呼不出,

如痴如醉拥难将。

天公酬得佳人意,

嫁个多才好婿郎。

4

玉环玉胭脂,

两眼宵金透,

行人停步。

仙女谁家,

怎生如此,

月飘渺、楼台束缚。

春茶醉意,

酒杯酒、曲弹无数。

偏偏误。

艳过是差错?

贵人帮助。

牵手一回,

终身无怨,

年复往、花开花露。

把断肠歌去,

无法形容,

两难情为父。

2.形容女子结婚大喜的诗句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5.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 26.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27.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30.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1.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32.凤眼半弯藏琥珀,朱唇一颗点樱桃 33.柳腰春风过,百鸟随香走 34.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35.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36.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37.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38.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39.温柔几许缘何散,爱恨声声怨 40.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1.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42.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3.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45.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46.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4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48.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49.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50.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51.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52.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53.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54.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55.慕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56.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57.其艳若何,霞映澄塘 58.其神若何,月射寒江 59.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6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1.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62.柔桡轻曼,妩媚纤弱 63.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64.顾盼生辉,撩人心怀 65.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66.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67.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8.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69.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0.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71.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2.镜中貌,月下影,隔帘形,睡初醒 73.翩若轻云出岫,携佳人兮步迟迟腰肢袅娜似弱柳 74.委委佗佗美也,皆佳丽美艳之貌 75.丹唇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76.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77.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78.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鸿波 79.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80.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 81.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8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83.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84.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85.【穆】然回首,【婷婷】玉立 86.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87.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88.渐消酒色朱颜浅,欲语离情翠黛低 8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90.盛服浓妆韶颜雅容 9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92.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 93.秀靥艳比花娇,玉颜艳比春“红” 9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95.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96.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7.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98.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99.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00.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101.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102.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103.微晕红潮一线,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漾 104.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05.丽质仙娥生月殿 106.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 107.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108.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古代女结婚 没有盖红盖头出嫁

古时候婚礼时,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被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只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新娘为什么要蒙盖头,还与神话传说有关。

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世界上许多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中,都有兄妹结婚的情节,而且都有用树叶、兽皮或编织物遮面避羞的描述。新娘蒙红盖头只是由其演变过来的。

结婚盖红盖头是传统婚嫁习俗,一直延续到1949年解放。目前一些传统婚礼还有新娘蒙着红盖头的,但很少见!

4.形容出嫁的古诗句

1挽青丝,双环结;百合鬓边巧装点。

白婚纱,如飘烟;红颜新妆比花艳。鞭炮响,彩带舞;大红喜字窗前贴。

黑轿车,红玫瑰;接奴直到郎身边。醉婚宴,闹洞房;语笑焉然化难点。

交杯酒,红烛焰;含羞带怯君共眠。2那日无眠卧在床,伊人出嫁喜车长。

头钗朱玉拥玫瑰,身有红衣绣凤凰。远梦徒增新梦泪,此时妄忆旧时妆。

后来不解春风意,只怕情深落雨塘。 3欲作新娘喜欲狂,浓施淡抹巧梳妆。

红衣一袭怜娇软,梨靥双涡惜嫩香。半喜半嗔呼不出,如痴如醉拥难将。

天公酬得佳人意,嫁个多才好婿郎。4玉环玉胭脂,两眼宵金透,行人停步。

仙女谁家,怎生如此,月飘渺、楼台束缚。春茶醉意,酒杯酒、曲弹无数。

偏偏误。艳过是差错?贵人帮助。

牵手一回,终身无怨,年复往、花开花露。切把断肠歌去,无法形容,两难情为父。

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6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

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7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

不如从嫁与,作鸳鸯。8春日游,妾拟将身嫁与,杏花吹满头。

一生休。陌上谁家年少,纵被无情弃,足风流。

不能羞。9桃花好,朱颜巧,凤袍霞帔鸳鸯袄。

春当正,柳枝新,城外艳阳,窗头群鸟,妙、妙、妙。东风送,香云迎,银钗金钿珍珠屏。

斟清酒,添红烛,风月芳菲,锦绣妍妆,俏、俏、俏。

5.结婚女方为什么要带红盖头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唐朝李冗的《独异志》载,传说在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几个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一落音,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聚合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代替了。

另外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末年,康王在逃跑途中遇到了追杀的金兵,在走投无路时,一个在场上晒谷的姑娘将他藏在倒扣的箩筐里,救了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康王送给姑娘一条红帕,并约定明年的今天来迎娶姑娘,到时只要她将红帕盖在头上,便可认出是她。第二年,康王如约而至。谁知山野到处都是盖有红帕的姑娘,康王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没了主意。原来,那农家姑娘与康王邂逅以后,思量再三,觉得嫁个君王不如做个村妇可以生活得自由自在,可皇命难违,恐怕性命不保,与小姐妹一商量,最后想出来这个妙计。这段故事随后越传越广,姑娘们都觉得有趣,以至以后出嫁时都要备一条红帕盖头。

从客观的历史角度来看,红盖头的产生必须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中国“红”作为民族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象征以后;二、中国的传统婚姻礼仪的确立后。

“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的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早在 远 古 时早 代 , 我 们 的 祖 先 曾 用 过 黄 色 代 表 吉 庆 , 也 曾 用 过 黑 色 和 白 色 代 表 吉 庆 。 到 了 汉 朝 , 汉 高 祖 称 自 己 是 “ 赤 帝 之 子 ” 。 赤 , 就 是 红 色 。 从 那 时 起 , 红 色 就 成 了 人 民 崇 尚 的 颜 色 。 汉 朝 以 后 , 我 国 各 地 崇 尚 红 色 的 风 俗 习 惯 已 基 本 趋 向 一 致 , 并 一 直 沿 袭 了 下 来 。

关于中国的婚姻喜庆礼仪最早起源于东汉。《后汉书•李合传》记载:“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

这两个主要条件皆在汉朝产生,就为“红盖头”的出现奠定了前提。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中就说过:“自东汉魏晋以来,时或艰虞,岁遇良吉,急于嫁娶,乃以纱縠蒙女首,而夫氏发之,因拜舅姑,便以成妇。使六礼悉舍,合卺复乖。” 这里虽然说“以纱縠蒙女首……便以成妇”是应急时简化了的一种婚仪,其实很可能就是婚礼中用红盖头之滥觞。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寒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作为一种装饰物。

娶亲时提灯、乘车(轿)、鼓乐皆起源于唐代。白居易〈春深〉诗中就有"春深娶妇家,两行笼里烛,一树扇间花,宾拜登华席,亲迎障车,唐朝时的婚姻礼仪程序趋向完整。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并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盖头都选用红色的。

6.描写女子出嫁 诗句

1、《长命女》唐 :冯延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2、《诗经 周南 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3、《近试上张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4、《南歌子·凤髻金泥带》宋代:欧阳修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5、《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宋代:柳永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

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釭,却道你但先睡。参考资料古诗文网.古诗文网[引用时间2018-1-15]。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