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找不到另一半”的诗句有哪些1、“众里寻他千百度。” 出自:《青玉案·元夕》南宋 辛弃疾 释义: 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 2、“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出自:《悼亡诗三首》西晋 潘岳 释义: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在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再难以前行。 3、”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唐 白居易 释义:夜晚手拉着年幼的儿子回到了自己的故园中,寒冷的月光下空空的房子里没有看见任何人。 4、“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出自:《八归·秋江带雨》宋代 史达祖 释义:我实在难以忍受故人远隔天边的事实,望断江淮的群山,不仅看不见她,就连一只传信的大雁也杳无踪迹。 5、“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出自:《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宋代 晏几道 释义: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无处寻觅。 6、“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出自:《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 元稹 释义: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2.表达“心在游荡找不到归属感”的诗句有哪些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二、寻寻觅觅冷冷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三、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词语注释 (1)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2)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庭”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自题金山画像作品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 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白话译文】 填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白话译文】 整天都在寻觅一切清冷惨淡,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秋季最难以调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家中的后园中已开满了菊花,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静坐窗前独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作品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白话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白话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3.求表达有才人的孤独的诗句或典故岳飞小重山的最后两句,正应了你所说的“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的孤独”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借用伯牙与子期的典故) 该首词全文如下: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伯牙与子期的典故: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