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美味的诗句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 "惟。 2.形容美味的诗句有哪些1、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宋代: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释义: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都为谋生糊口到处奔忙,等老了发现这一生的事业很荒唐。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猪肉颂》宋代: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释义: 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3、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二》唐代: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释义: 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 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释义: 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你起我落。今夜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打听昔日朋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还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挚友,热情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端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5、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淮上渔者》唐代: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浦浦风 一和:浦江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释义: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3.描写美味的诗句有哪些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惠州一绝》 3.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4.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5.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9.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0.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轶闻:东坡肉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亦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关于东坡肉名字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传说: 相传苏东坡在徐州、黄州、杭州三个地方做过“东坡肉”。在任徐州知州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烧制红烧肉回赠予老百姓。大家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 元丰三年(1080)二月一日,苏轼被谪贬到黄州,见黄州市面猪肉价贱,而人们不大吃它,便亲自烹调猪肉。有一次他食得兴起,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名曰《食猪肉诗》,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苏东坡二任杭州知州时,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葑草湮没大半的西湖重新恢复昔日美景,杭州的老百姓非常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醇香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赞赏称奇,于是“东坡肉”的美名更传遍了全国。 4.描写美酒的诗词您好! 其实【琼浆玉液】一词只能形容酒的尊贵。类似的还有【金波碧液】等。 形容美酒的词: 【闻香下马】闻:嗅;香:酒香味。闻到酒的香味,尽管正骑马赶路,也要下马品尝。形容酒非常好。 【瑶池玉液】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玉液:指美酒。仙家酿造的美酒。形容酒名贵醇美。 【嘉栗】1.形容酒佳美清醇。一说指嘉美的饮器。 2.指美酒。 【芬香淑郁】形容酒的美味 形容美酒的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描写酒的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希望对您有帮助~ 5.形容美味佳肴的诗句1、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清代符曾 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听说马思远家的滴粉汤圆做得好,趁着试灯的光亮在风里卖元宵。 2、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宋 苏轼 《惠州一绝》 译文:罗浮山下,可以显示四季的春天景色,卢橘和杨梅,依次开了起来,每天都可以吃三百粒的荔枝,没有辜负自己可以一直可以作为一个岭南人。 3、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译文:藏在绿茎内尖尖的茅草,将要开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被染红了。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5、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猪肉颂》宋代:苏轼 译文:把锅子洗得干干净净,少许放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6.形容美味佳肴的古诗词1. 《丽人行》 唐 杜甫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2. 竹笋焖猪肉 宋 苏轼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3. 《环饼》 宋 苏轼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4. 《九里》 宋 陆游 破晓凭鞍野兴浓,鹭飞先我过村东。 绿针细细稻浮水,绛雪纷纷花舞风。 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谁知老子裴回意,绝爱山横淡霭中。 5. 《洞庭春色》 宋陆游 壮岁文章,暮年勋业,自昔误人。 算英雄成败,轩裳得失,难如人意,空丧天真。 请看邯郸当日梦,待炊罢黄粱徐欠伸。 方知道,许多时富贵,何处关身。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 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 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 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 7.形容酒美味的成语形容酒的口味,用纯净透明、醇馥幽郁、醇厚、香醇、淡雅、香气浓烈等等太多了。 但是如果不说外行话,尤其是中国白酒,特别讲究各种风味特征,就有很多说法了。外国的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等等烈性烧酒讲究的是清爽,不要求有香味,就像咱们的二锅头、汾酒、老白干差不多。 以白酒的主要香型为例:酱香型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口感风味具有酱香、柔润、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 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多用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等形容其风味特征。 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又称泸型。 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甘爽、香味谐调等特点。多用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来形容其风味特征。 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 凤型:以西凤酒为典型代表。芝麻香型:以山东景芝白酒为典型代表。 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豉香型:以广东玉冰烧酒为典。 形容酒的口味,用纯净透明、醇馥幽郁、醇厚、香醇、淡雅、香气浓烈等等太多了。但是如果不说外行话,尤其是中国白酒,特别讲究各种风味特征,就有很多说法了。 外国的威士忌、白兰地、朗姆酒、伏特加等等烈性烧酒讲究的是清爽,不要求有香味,就像咱们的二锅头、汾酒、老白干差不多。以白酒的主要香型为例:酱香型 :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 口感风味具有酱香、柔润、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 又称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 多用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等形容其风味特征。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 又称泸型。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甘爽、香味谐调等特点。 多用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色清如水晶,香纯如幽兰,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经久不息”来形容其风味特征。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为代表。 口感风味具有蜜香、清雅、绵柔等特点。凤型:以西凤酒为典型代表。 芝麻香型:以山东景芝白酒为典型代表。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豉香型:以广东玉冰烧酒为典型代表。特型酒:以江西四特酒为典型代表。 富含奇数复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曲》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李白《行路难》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北宋-李清照《如梦令》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2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眺》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2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北宋-柳永《蝶恋花》27、对酒当歌寻思着,月户星窗,多少旧期约。北宋-晏几道《醉落魄》2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2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唐-杜甫《登高》3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北宋-柳永《雨霖铃。 8.表达美味佳肴的诗句1、诗句: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出自: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 释义: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2、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自 :宋代·范仲淹《江上渔者》 释义: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宋代·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释义: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4、诗句: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出自:宋·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 释义:藏在绿茎内尖尖的茅草,将要开花白白的花苞清香爽口。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被染红了。 5、诗句: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出自:宋代·苏轼《初到黄州》 释义: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