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对方太自私的诗句

1.表示自私的诗句

1、【醉太平】

年代:元

作者: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译文:在燕子口中夺泥,在针头上削铁,在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在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在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在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了手。

2、年代:唐

作者:佚名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用两千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用两千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唐代一位佚名作者所作,讽刺的是那个时代的州官,不顾百姓承受能力,拼命地为皇帝上贡地毯的事。此太守如此卖力,图的什么?另一首唐诗作了诠注:“去岁路过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年县宰加朱绂,尽是生灵血染成。”这便明白了,图的是升官。

一说是白居易写的《红线毯》

2.形容人自私只为自己考虑而不为别人考虑的诗句与句子

形容人自私的诗句与句子: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丘

2.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贝尔奈

3.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刘鹗

4.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 吕坤

5.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 **

6. 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 奥维德

7.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人的利益之上—— 忒壬斯

8. 世界上有两根杠杆可以驱使人们行动利益和恐惧—— 拿破仑

9. 理智、正义和平等都没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地球上的人类,唯有利益有这种力量—— 托·杰弗逊

10. 保住你所拥有的,争取你所得到的—— 布尔沃·利顿

11. 每个人都应照顾自己的利益,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普劳图斯

自私

自私,"自"是指自己;"私"是指为了自己。“自私”的构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3.表现自私的古语丶形容人很自私

卖李钻核

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食亲财黑

指人贪婪自私,爱占便宜.—— 关于自私的成语

出处:无

一毛不拔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这~,我们喝西北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有己无人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出处:无

植党自私

谓拉帮结派以谋求私利.同“植党营私”.—— 描写自私的成语

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

自私自利

私心很重,只为个人利益打算.

出处:《晋书·潘尼传》:“忧患之接,必生于自私,而兴于有欲.”《列子·杨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我么?你问我么?我是~的个人主义者!

4.形容人心胸狭窄、自私的句子有哪些

1、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相反,与人为善,心胸广阔,互助互爱,再大的困难也只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2、生命是有限的,钱是挣不完的,将有限的生命拿来挣那永远挣不完的钱,最后得到的遗憾是无穷无尽的。

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一个不曾拥有过朋友和亲人,但是却有人不曾拥有过真情。卑鄙者,视真情为自己手中的筹码;自私者,视真情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胆小者,视真情为自己的护身符只有有心和有情者,才能真正体会到真情!

4、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相反,与人为善,心胸广阔,互助互爱,再大的困难也只是迈向成功的绊脚石。

自私,"自"是指自己;"私"是指为了自己。“自私”的构念通常包含于“自我中心”里。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但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5.形容一个人很自私的词语

阿党相为,爱财如命,奔走钻营,闭目塞听,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不置可否

财迷心窍,苍蝇见血,趁火打劫,充耳不闻,触斗蛮争,垂涎三尺,待价而沽

独善其身,妒贤嫉能,发泄私愤,废国向己,丰取刻与,高高挂起,隔岸观火

个人主义,功成骨枯,苟全性命,悍然不顾,化公为私,患得患失,急功近利

瘠人肥己,计功谋利,恝然置之,假公济私,假公营私,见利忘义,见钱眼开

见死不救,结党营私,借公行私,斤斤计较,刻薄自私,抠抠唆唆,冷眼旁观

利傍倚刀,利令智昏,利欲薰心,落井下石,卖菜求益,卖国求荣,卖李钻核

卖友求荣,名缰利锁,谋求私利,目光短浅,偶变投隙,弃公营私,秋风过耳

趋名逐利,任其自流,任人唯亲,如蝇逐臭,撒手不管,善自为谋,上下交征

升官发财,食言而肥,熟视无睹,鼠目寸光,数米量柴,耍心眼儿,顺手牵羊

私心杂念,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贪财好利,贪财好色,贪得无厌,贪名图利

念经不舍得,瓷公鸡,看财奴,抠门儿,吝啬鬼,贫骨头,钱串子,舍不得

守财奴,铁公鸡,小气鬼,自顾自,藏奸,钓利,感私,观望,怀利,抠门,抠唆,邋遢

利欲,吝啬,虑私,谋私,旁观,啬刻,食亡嗜利,手长,耍滑,私己,私心

6.求关于形容人阴险,自私的词语,最好看起来感觉挺深奥的那种

【暗箭中人】: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鸱目虎吻】: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刁滑奸诈】:刁钻、油滑、奸邪、诡诈。极其阴险狡猾。

【鹗心鹂舌】:鹗:鱼鹰;鹂:黄莺。比喻嘴甜心狠,阴险狡诈。

【鬼头鬼脑】:鬼:形容人阴险狡诈。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鬼蜮心肠】:阴险的居心。

【怀诈暴憎】:暴:显露。心怀欺诈,外露憎恨。形容人阴险凶恶。

【居心险恶】: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巨奸大猾】:奸:奸诈;猾:狡猾。指阅历深而非常阴险狡猾的人。

【口蜜腹剑】: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老奸巨猾】:猾:狡诈。指非常阴险狡诈的人。

【蜜口剑腹】: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面善心恶】:面貌善良,心里却很恶毒。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倾危之士】:倾:危,邪。诡辩、阴险、奸诈。比喻对国家和人民有很大危险的人。

【杀人不见血】:杀人不露一点血迹。形容害人的手段非常阴险毒辣。

【神机鬼械】:形容计谋阴险狡诈。

【噬不见齿】:噬:咬;齿:牙齿。凶猛的野兽咬人时不露牙齿。比喻害人者阴险狠毒狡猾,不露凶相。

【鼠心狼肺】: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为鬼为魅】:为:作为;魅:传说中的鬼怪。指象鬼魅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为鬼为蜮】: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笑处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笑中有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袖里藏刀】:袖中暗藏凶器。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

【一蛇二首】:首:头。一条蛇长了两个脑袋。比喻朝廷两个人掌权,政令不一,权力分散。也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阴刻乐祸】:为人阴险刻薄,看到他人有不如意的事就暗中高兴。

【阴柔害物】:阴:暗地里;柔:温柔;害物:残害万物。外表上一团和气,内心里阴险狠毒。

【鹰视虎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鹰视狼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鸢肩豺目】: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长颈鸟喙】:喙:鸟的嘴。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

【猪卑狗险】: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7.形容别人抠门的诗句有哪些

1.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出处:元·佚名《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译文:从燕子口中夺泥,从针头上削铁屑,从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从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从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从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老先生能下得去手。

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译文: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愿意做。

3.事之以货宝,则货宝单,而交不结;约信盟誓,则约定而畔无日;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事之弥烦,其侵人愈甚,必至于资单国举然后已。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富国》。

译文:如果用财宝侍奉强横暴力的国家,财宝用完了,可是邦交仍然不能建立。和他们结盟,订立条约,可是没几天他们就背信弃义了。

割让国家领土去贿赂他们吧,他们的欲望却不能满足。对他们越依顺,他们就变本加厉,一定要到财物送光,国家全部拿来送给他们,才肯罢休。

4.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出处:清·张英《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译文: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5.事急则钜万可捐,事平则锱铢必较。

出处:清·张廷玉、万斯同等《明史·列传·卷一百四十六》。

译文:事情紧急的时候,几万两黄金都可以捐出去,事情平息之后,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