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老人白发诗句

1.形容人年纪轻轻就白头发的诗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 陶潜

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 —— 李白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移越少年。 —— 高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 李白

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 关汉卿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再难成。 ——白郎宁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金缕衣》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苏轼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孟浩然

2.形容白发的诗句

1、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梨园弟子白发新

白居易

《长恨歌》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4、黄花白发相牵挽

黄庭坚

《鹧鸪天·**枝头生晓寒》

5、白发戴花君莫笑

欧阳修

《浣溪沙》

6、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形容老年人的诗词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杜甫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然而却眼睁睁看着挚爱的国家一步步沉沦,这无疑是对他最沉痛、最残忍的打击。春来,祖国的大好河山依 旧,只是战乱之火却无情地蔓延,国破家亡,哀鸿遍野,连花鸟都让人触目惊心。

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里的亲人境况如何,不得而知。当时杜甫年仅46岁,本不应该有太多的白发,因为忧愁而生白发,因为忧虑而致白发脱落,以至越来越稀疏了,几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通过 “搔”这一个动作,把内心的焦虑彷徨和痛苦之情,极其有力地表达出来,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白发苍苍,忧愁郁闷的老人形象。“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在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不过四十岁,却已经“尘满面,鬓如霜”了。

“尘满面,鬓如霜”,简单质朴的六个字,把作者饱经 风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来。诗人陈师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对酒赠少章》一诗中感慨道:“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说自己备受无情的现实之摧 残,以至头发脱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显现红光。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实写,“颜衰酒借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

诗人此时不过三十出 头,本不应该有白发衰颜,只不过是借此表达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艰辛罢了。据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

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 史,但朝廷以陈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曾巩去世后,陈师道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以至孤苦伶仃。

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在这样的人生遭际中,诗人怎不“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呢。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诗,诗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安闲的老翁形象。“凉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处的背景,他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十分“安闲”。

“安闲”二字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两句,写老翁就寝的 情景,也是“安闲”的一个具体体现。

“卧迟”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声中“睡美”。灯灭之后,闻着窗外淅沥的秋雨声入眠,他的心中是 静美的,连梦都是美的。

睡醒之后,他仍是安闲的——“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可他还要添香,打算 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末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以景作结,写出老翁淡泊清净的内心。

此时,诗人白居易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俨然“安闲一老翁”,再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自然特别淡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这首诗时,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乌桓,正踌躇满志,充满乐观自信的情调。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作者认为神龟虽然可以活几千年,最终仍难免一死,腾蛇虽能乘云驾 雾,最终仍不免成为土灰。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诗人却唱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歌。他说,千里马虽然形老体 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那些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颗勃勃雄心,他对宏伟理想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诗人以千里马自比,表 达自己不应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乐观奋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

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气势豪迈,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 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则高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两句,以反诘领起,并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来,正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然而,在苏轼看来,人的青春虽然不可再现,但人可以老当益壮,可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使人焕发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样。

这两句振奋人心的议论,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将白发唱黄鸡”,再次唱出催人奋进之曲。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 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4.描写白发的诗句

叹白发 王维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叹白发 韦应物

还同一叶落,对此孤镜晓。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

时役人易衰,吾年白犹少。

叹白发 岑参

白发生偏速,交人不奈何。今朝两鬓上,更较数茎多。

白发叹 卢纶

发白晓梳头,女惊妻泪流。不知丝色后,堪得几回秋。

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权德舆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

和韩侍御白发 权德舆

白发今朝见,虚斋晓镜清。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

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 柳宗元

几年封植爱芳丛,韵艳朱颜竟不同。

从此休论上春事,看成古木对衰翁。

镜中叹白发 吕温

年过潘岳才三岁,还见星星两鬓中。

纵使他时能早达,定知不作黑头公。

5.形容老年人头发白的成语

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

出处: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白发苍颜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出处:宋·洪迈《容斋五笔·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白发丹心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出处:《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

白发红颜 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徐知常)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出处:唐·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出处:宋·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平康夜过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白发朱颜 颜:脸色。头发斑白,脸色通红。形容老人容光焕发。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绿衣黄里颠倒用,白发朱颜喜怒看。”

苍颜白发 颜:容颜。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鹤发鸡皮 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出处:北周·庾信《竹杖赋》:“子老矣,鹤发鸡皮,蓬头历齿。”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黄童白叟 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出处:唐·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

庞眉白发 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出处:汉·张衡《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李善注引《汉武故事》:“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

骀背鹤发 鲐背白发。形容年老高寿。

雪鬓霜鬟 白发。借指老年人。

6.形容老师白发的诗句

《老师白发》

看着讲解完的内容

台上老人,想伸手挽留住时光

却假装在擦拭黑板

有时,望着折断的粉笔感慨

这几厘米的长度 仿佛必须

时光穿越。才能触摸到

那条年轻时候画下的线

嗅到梦想中的热血沸腾

多媒体教室里有着完美的电子设备

却无法替代三尺讲台的冬夏

以及那厚厚的岁月痕迹

或许,这记录了我们的一些历史

用放大镜可以看见老人头发里

有大致相同的粉笔灰

从远处望向讲台,这些粉尘让

老人的头发更加灰白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