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昆仑》的诗词《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奏章归》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游绥定凤凰山》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好离乡》 元·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常习不睡。因久坐,不觉雪降。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靸履起开扃。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采桑子 昆仑山》 元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二、有关“昆仑” 的诗句有哪些1、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昆仑使者》唐代:李贺 译文:西王母的神鸟,还没带回长生的信息,茂陵的烟树却已深染愁色。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近代:谭嗣同 译文: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3、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暑旱苦热》 宋代:王令 译文: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 4、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二首·其二两汉:刘彻 译文:将驾着天马,高飞到遥远的地方,无可限期。天马既来,开通了上远方之门,可以上昆仑山去会神仙了。 5、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汴河亭》唐代:许浑 译文:扬州百花盛开隋炀帝御舟东游,先将发源昆仑的黄河凿渠分流。 三、描写昆仑山的诗句念奴娇·昆仑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昆仑使者 李贺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四、有关《昆仑》的诗词《华阳吟三十首》 宋 白玉蟾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 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 《奏章归》 玉殿朝回夜已深,三千世界静沉沉。 微微花雨粘琪树,浩浩天风动宝林。 烟锁昆仑山顶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步虚声断一回首,十二楼台何处寻。 《游绥定凤凰山》 吴佩孚 英雄处处出人头,又上高峰作壮游。 满眼苍生归掌握,数堆疑冢感荒邱。 萧萧木叶传边警,点点梅花为我愁。 休到昆仑山上游,中原王气不胜秋。 《好离乡》 元·王丹桂 余隐居昆嵛山清神洞。 常习不睡。因久坐,不觉雪降。 其夜稍暖,岩溜半溶,似乎有声。俄然而起,出户视之,四围山色,尽为更变。 因倚松而作是词。 坐久欲胧晴。 不觉天公祥瑞呈。夜暖忽闻岩滴,声声。 唤觉游仙梦不成。靸履起开扃。 四望遥峰尽变更。唯有长松天性异。 坚贞。独倚幽岩显道清。 《采桑子 昆仑山》 元 王哲 扶桑日出分明照,蓬岛相邻。若要亲亲。 除是清闲只一身。逍遥无事方能到,俯瞰迷津。 炼就重绕。绕字有误顶上孤峰现宝珍。 五、关于昆仑的句子南宋是武侠的福期,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始于那个时代,如金庸登临绝顶的《射雕》三部曲,温瑞安文动四方的《神州》系列,黄易开宗立派的《破碎虚空》。 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网络武侠,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准来,固不说让人惊艳的小椴《夜雨打金荷》,如阿飞《说岳外传》,杨雨《胡笳狂歌录》,凤歌的《昆仑》,也都是网路武侠的高峰之作。其中的《昆仑》,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一部。 ??实际上,《昆仑》引起关注,始于第二部《花雨江南》主角梁萧的出现。第一部《天骄铁血》,与上述其它作品比较都有不如,第二部的精彩部分,也与时代背景有隔离之感。 但是,《昆仑》在创作上的进步轨迹,格外引人思索。 ??其实第一部《天骄铁血》,武侠的成分不高,大致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主人公从三个设定的场景里,找到了一个戏剧化的归宿。无论从语言、人物、情节、场面上看,不成熟的地方都较为明显,具有练笔的特征。 ??“歌声清朗豪迈,仿佛一阵长风,吹过山林,渐渐远去,却袅袅不绝。”,本来很有气势和文采的句子,最后一个词却用的有些坏。 这样特征的句子和段落,在作品里出现的不少,说明作者才创作上还有所滞塞,表现不够流畅自如。以至于在到了结局的地方,主人公的梁。 南宋是武侠的福期,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始于那个时代,如金庸登临绝顶的《射雕》三部曲,温瑞安文动四方的《神州》系列,黄易开宗立派的《破碎虚空》。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网络武侠,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准来,固不说让人惊艳的小椴《夜雨打金荷》,如阿飞《说岳外传》,杨雨《胡笳狂歌录》,凤歌的《昆仑》,也都是网路武侠的高峰之作。 其中的《昆仑》,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一部。 ??实际上,《昆仑》引起关注,始于第二部《花雨江南》主角梁萧的出现。 第一部《天骄铁血》,与上述其它作品比较都有不如,第二部的精彩部分,也与时代背景有隔离之感。但是,《昆仑》在创作上的进步轨迹,格外引人思索。 ??其实第一部《天骄铁血》,武侠的成分不高,大致是一个传奇的故事。主人公从三个设定的场景里,找到了一个戏剧化的归宿。 无论从语言、人物、情节、场面上看,不成熟的地方都较为明显,具有练笔的特征。 ??“歌声清朗豪迈,仿佛一阵长风,吹过山林,渐渐远去,却袅袅不绝。” ,本来很有气势和文采的句子,最后一个词却用的有些坏。这样特征的句子和段落,在作品里出现的不少,说明作者才创作上还有所滞塞,表现不够流畅自如。 以至于在到了结局的地方,主人公的梁文靖的转变,推动情节发生变化,突兀跳跃之处,也属此类败笔。 ??在表现角度上,对于伯颜一方蒙军的表述,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也值得商榷。 从整体看此类表述并没有太多内在体现,表现的手法也跳跃性过大,与行文的连贯性有所破坏。 ??此外,就是战争,这已经被认为是一个网络武侠玄幻创作的陷阱。 从武侠看,写的最好的还是金庸和黄易。应该说,凤歌把握的还不坏,描写了战争中的人,但毕竟攻城守卫战属于侧面的战争,比较容易写,在战争魅力上难有大的表现。 ??《天骄铁血》,是写着写着写坏了,甚至无法收拾。网络上的武侠,到了这个程度,往往就不好再继续,作者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是,作者凤歌,却在这个时候,大破已有格局而大立全新之章,完全从另外的角度、另外的人物开始新的故事,原有的主角,直接gameover掉。 ??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善于写什么,不善于写什么,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体验经历之后如何调整,是很难把握的事情。凤歌既没有完全放弃,也没有刻意调整已有人物,而是薪尽火传,移花接木的传承了旧有的情节。 至少对于读者来说,这种方式是非常合理的解决法。 ??第二部《花雨江南》,从梁萧的出场,就使人有眼前一亮,到了花家山腹,更是豁然开朗,较之前部,有了质的变化。 ??如果说梁文靖这个人物写的比较有神,但没有出彩,那么到了梁萧,则是神采飞扬,行神兼备了。梁萧骨角之峥嵘,心思之灵奥,变招之机巧,遇合之神奇,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而到了表现的文字,也非常的流利自如,文白不清的弊病几乎很少见到了。当朝廷中的梁文靖变成了江湖中的梁萧,整个世界就有了不同。 ??括苍山的山府,写的雄伟又奇妙,体现的非凡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远远的超过了差一些的玄幻作品的构想世界。其中对于古典数理、机械描写,生动而自然,颇多奇妙之处。 ??具体到数理玄易的场面,在金庸的《射雕》的用的十分神妙,直有信手拈来以为用的味道。但若论到写的具体而微,变化繁衍的正面描写,还要算司马翎仿《射雕》情节而在《金浮图》中的展开描写,其中心机互斗之激烈,情节变化之奇诡,让读者有脑力激荡的体验,不过《金浮图》通篇较差,不推荐全局阅读。 《花雨江南》中,则是穷尽个人之思索,主角于困境中寻求破壁之思悟,虽然从情节上有失凝固,缺少互动的阅读感,有传记成分,但由于作者处理的十分到位,在文字上把握精当,读来自有独特的感受。 ??然而,《花雨江南》写法成功的的背后,也未尝没有危机。 一是与时代的隔离感,毕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