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感叹社会黑暗阴险的句子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3.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4.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 富贵门头黄金犬,贫贱之家半亩田。楼台笙歌卖笑人,街角流落乞儿颜。 6. 这是一个欲望的社会,这里开满了罪恶之花。 7. 人心的冷酷比黑冷更厉害。因为人心的冷酷是出自人们的意志的。 8. 窃贼活到这般年纪,说明了司法机关的无能! 9. 中国人,内心几千年永远都存在黑暗,不是因为我们不善良,而是,人性。 10. 社会太复杂,人性太黑暗,虚伪、狡诈、明争暗斗,请给我一片生存的空间,让我得以自由的呼吸! 11.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 这是一个冰冷的社会, 你感受不到人间的烟火。 2.表达人内心恐慌无助的诗句一、解答: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拓展: 1、原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译文: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3.描写人类内心丑恶的句子1.呜呼,由于对权势入骨的崇拜,中国同胞是把权势放在第一位,而把伦理放到第二位的。《化淫棍为圣明》——柏杨 2.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得用到窝里斗上。《窝里斗》 3.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周公文王之化》 4.中国人讲仁义说道德的嗓门是天下嗓门中最高的,聪明才智和判断力,只要碰到那块保留地,就立刻糊涂成一罐浆糊,什么原则,什么逻辑,都会女大十八变。《谋利有啥不对》 5.每一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条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中国人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上可以把太阳一口气吹灭,下可以治国平天下。……但是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猪、一条虫,甚至连虫都不如。因为中国人最拿手的是内斗。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内斗。……凡是整中国人最厉害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也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陷害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 4.描写“心灵黑暗”的现代诗有哪些《青海湖》 这骄傲的酒杯 为谁举起 荒凉的高原 天空上的鸟和盐 为谁举起 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 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 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 一只骄傲的酒杯 青海的公主 请把我抱在怀中 我多么贫穷,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 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 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 蓝色的公主 青海湖 我孤独的十指化为天空上雪白的鸟 1988.7.25 《青海湖》是海子后期的作品,这是一首好诗,调子温柔含蓄,即保持了语言的开放状态,又具有诗歌节奏的自然韵律美。 青海湖是水,是母性的,寂静而永恒,充满了东方的气质(请参阅《但是水、水》原代后记),海子奇特地把它想象成为酒杯,酒是粮食的精华,是大地中生长的生机的精华。如果说水是宁静的,那么酒就是热烈的、直觉的,代表一种突如其来的感动。正如在《酒杯》中海子写道,“酒,石头的牢房囚禁又释放的满天奔腾的闪电”。 的一段中,“一只骄傲的酒杯/青海的公主 请把我抱在怀中”,海子还把青海湖比作公主。公主是纯洁的象征,海子用纯洁修饰青海湖,并渴望沉如其中,表明他对纯洁的美的渴望。“我看见你从太阳中飞来”,太阳是真理和秩序的化身,也象征着诗人渴望的诗歌的极至——诗和真理的合一,在这首诗中,“太阳”包含这些含义。青海湖从太阳中来,表明它是真理的种子。 “荒凉的高原”,点明高原是荒凉的,相对于青海湖的水来说,高原就是土地,是更接近天的土地。高原是荒凉的,大地也是荒凉的。海子用荒凉修饰高原,却用“肮脏”修饰家乡,“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诗人此刻远离了肮脏的家乡,更渴望让自己也不在肮脏,不再荒凉,他要投入到纯洁的青海湖中,让纯洁的水洗净自己的污浊。 诗歌的第三段写道:“波涛从孤独的十指退去/白鸟的岛屿,儿子们围住/在相距遥远的肮脏镇上。”像《春天,十个海子》一样,“儿子”就是分裂出来的抒情主体,这样的例子还有诸如“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黑夜的献诗》)等。家乡的肮脏带来的是海子(抒情主体)的肮脏和荒芜,肮脏可以让纯洁湖水去洗净,但是荒芜,即使有了纯洁的湖水,又有什么用呢?《祖国或以梦为马》中,抒情主体说自己是“空有一身疲惫”,一事无成,而虚度的生命是最不能容忍的。与其在荒芜中生存,不如庄严的死去(11、8、1986的日记,对克力斯多夫的描述)。荒芜意味着徒劳,对真理和家园追寻的失败。投入青海湖中,一方面是渴望洗净自我,另一方面则是对一事无成的殉道,庄严的死去。 第四段中,海子渴望真理中最纯洁的部分洗涤自己,渴望寻求纯洁和真理。在海子抒情的这一刻,眼前是多么美好。但是,“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这句说明,这些纯洁的东西依然不能完全洗去他心中的黑暗,这种纯洁和美好,只能保持“片刻”的时光。这样说来,清洗自我还有什么意义,追求纯洁还有什么意义!他终于会对纯洁产生根本性的怀疑,对神圣的秩序和真理产生怀疑,“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第三段“儿子”是抒情主体的自我分裂,代表诗人在现实世界(“家乡”)的肮脏的部分。在肮脏的世界中,洗涤自我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诗人将自我分裂,渴望寻找真理的途中的那个自我能够得到纯洁的洗礼。这种分裂是一种妥协,但是即使是妥协,这部分自我得到的也依然不过是片刻的幸福。为什么只能是片刻?是内心黑暗太多无法洗净,还是挂念“家乡”肮脏的自我不能释怀?无论是那种解释,他分裂自我的倾向在此时就已经露出端倪,最后终会变成“十个海子”。最终,他也许会毁灭肮脏的那一部分,也许,这是追求纯洁的唯一办法。 《青海湖》写得是母性的水,纯洁的青海湖,但是其中却暗含着,抒情主体已经发现纯洁和真理已经无法让其获得长久的幸福。他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投入到清澈的湖水中,完成一次庄严的殉道;另一方面,就是分裂自我,力求能让自我的一部分获得安宁。然而这些,都失败了。抒情主体这种貌似优雅实则痛苦的追寻的诗篇终将会走向《黑夜的献诗》和《春天,十个海子》这样的挽歌。 5.形容内心悲伤无助的诗句1、诗句: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出自:唐代·李白《秋思》 释义: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2、诗句: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出自:五代·李煜《病中感怀》 释义:悲伤而致病,风雨之下病骨难支、愁肠百转不能胜情。 3、诗句: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出自:唐代·李商隐《曲江》 释义:经过天荒地变虽使人心摧折,若比伤春的哀恸此意不算多。 4、诗句: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出自:唐代·李贺《铜驼悲》 释义:谁来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让我把洛水岸边铜驼之悲写一下。 5、诗句: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出自:唐代·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释义:正当扶病强起之际,忽接来诗为春天的旱来而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