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解读古诗词中的杜鹃意象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2.含有猿猴意象的诗郦道元《三峡》——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戴叔伦《夜发沅江寄李颍川刘侍郎》——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王昌龄《卢溪别人》——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陆游《闻猿》——故应未抵闻猿恨,况是巫山庙里时。 王知人《峡门秋月》——青猿唤破三生梦,白露重添一段愁。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看来描写长江两岸的诗里猿的意向较常见,一切景语皆情语。 3.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1、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意思是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 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飞逝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 2、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3、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意思是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4、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唐代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思是又听见杜鹃鸟在月夜啼叫,仿佛是对这空寂的山谷的哀愁一般。 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古诗中“子规”的意象: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思念故国、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比喻忠贞,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人们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关于子规的神话故事: 在周朝末期,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 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 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戊”,俗称杜鹃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规 4.古诗词常见意象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ningmengchaqaz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1、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1、芳草:(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 5.诗歌意象含义斑马,杜鹃鸟,豆蔻,莲斑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例: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豆蔻——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的女子。 例: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莲——爱的象征 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望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