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天空的诗词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 刘长卿 [唐] 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沉沉众香积,眇眇诸天空.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岑参 [唐]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 两度皆破胡,朝庭轻战功.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蒙蒙.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唐]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唐]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陆游 [南宋] 白盐赤甲天下雄,拔地突兀摩苍穹. 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 不令气象少渟滀,常恨天地无全功. 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 太阴杀气横惨淡,元化变态含空蒙. 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 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 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 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皓月燃九重,寒色刺苍穹 .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终朝吐祥雾,薄晚孕奇烟.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求一篇高中作文,题目:行走在诗词的天空下行走在诗词的天空下 读诗词能使人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蕴藏在了文字之中,需要人们去挖掘出来。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这首诗景色凄美。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和“洛阳梨花落如雪”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 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一点亮丽的色彩。 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酸中含情,频频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 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 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 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歌蕴涵着无穷的魅力。 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感受诗人写诗时所寄托在文字中的情感。 3.形容“天空”的诗词有哪些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2、《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译文: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月夜》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4、《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5、《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4.天空的诗词好句诗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海鸟一群群地飞来,好像是一朵朵飘浮着的白云。 2、那万里无云的天空本是浅蓝浅蓝的,像明净的海水,现在蓝色渐渐地加重,越来越蓝,越来越浓,像是海水在一层层地加深。 3、天蓝得像一汪海水,几朵飘悠悠的白云,洋洋洒洒地点缀在天空,像一个美妙的梦。 4、浅蓝色的天空透着宁静,流着一丝丝的云,像透明的衣裙,像梳理过的羽毛,像远处的山峦,像平原上银亮的溪流。它们缓缓而行,仿佛游历过美丽的仙境。 5、天,像琢磨得非常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它又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煞是好看。 6、天上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就如一个女郎,穿了件艳丽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着一段很细很细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天空! 6、茫茫夜空,满天繁星像洒在碧玉盘里的珍珠。星星眨着眼睛,一会儿躲进云里,一会儿又钻出来,像在跟我捉迷藏。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洒下皎洁的月光,河面上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 7、东方的曙光给天际编织成一幅彩图:天空中间呈现青蓝色,两边淡蓝色,就像一块蓝宝石。东方是一道五颜六色的彩霞,像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利箭射向天空。不久,蓝宝石旁的镶边比先前更多了,更绚丽了,像一条条彩带把东方团团围住,那是太阳快要升起来了。 8、晴朗的夜晚,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银河像一条淡淡发光的白带,横跨繁星密布的天空。流星常常化为一道白光,划破夜空,坠至远方。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9、天蓝湛蓝湛的,那种蓝色,我在画家的笔下都不曾见过,仿佛是梦中的海洋;那几朵白云淡淡的,却异常素净,就像是在大海飘动的叶叶白帆;一片白云飘去,太阳露出来了,它显得十分辉煌,却并不灼热——这倒是刚下过几场大雨的好处了——灿烂的光芒,给万物披上了金色的轻纱。 10、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拉萨的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磨得很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很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象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又好象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就是好看。 11、海边的天空很可爱。高高的空中,明丽的蔚蓝色,流动的彩云随着早、中、晚时间的变化,不时变化着颜色,时而金黄,时而洁白,时而像火一样红。我很少见过这么美的天空。 12、天边颜色是朦胧的,淡紫色的,整整一天没有发生变化,而且四周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地方暗沉沉,没有一个地方酝酿着雷雨,只是有的地方挂着浅蓝色的丝线,这便是已在晒着又不易看出的细雨。 13、天上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就如一个女郎,穿了件艳丽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围着一般很细很细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天空。 14、一天下午,风和日丽,那晴朗的天空,朵朵白云像盛开的大牡丹,含着迷人的微笑,从我们头顶上轻轻滑过。阵阵微风吹来,感到非常凉爽舒适。空中不时掠过一两只鸟雀,看上去很平常,却令人产生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5.仰望诗词的天空我的苍穹,我的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千百年前的庄周就幻想化为鹏鸟去感受背负青天的惬意,去诠释苍穹的博大,“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份与苍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承受着一种超脱世俗重负的闲然。 “读诗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知礼”,而读天你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神韵。仰望苍穹,就像在一部巨大的放映机前,你可以窥视整个历史的画面…… 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皇宫门外,宁静安谧的浣溪边,范蠡凝视苍穹,仰天长啸。 系着彻骨的阵痛在开往吴国的车队后面,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西施这个名字,凄厉的喊声洞穿时空,我们不会忘记英雄失去心爱人的刻骨铭心…… 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在花轿上坐着一位大清的公主,从这一刻起,她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国都,去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地方,是紧张是新奇复杂的心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但当她迈出花轿,双目触及蓝得澄净而耀眼的天宇的一刹那,所有的焦虑、迷惑都像空气中的泡沫一样被蒸发的一干二净。 蓝齐儿读懂她已是葛尔丹的女人,不再是皇阿玛怀里挚爱的娇女,因为这片圣洁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净化着她的魂灵,此刻她明了应踏的旅途…… 败落的残瓣洒落地上,风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吹凉了一颗疲惫的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雄心壮志,此刻徒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心灵感伤,苍穹见证这一刻——孤独有着比死亡更深刻的痛苦。 仰望苍穹,听到刘禹锡纵情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仰望苍穹,**感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仰望苍穹,张海迪留下:“即使翅膀断了,心中也要飞翔”的誓言…………。 6.大家有没有关于天空的作文怀想天空2007满分作文2007年08月22日 星期三 15:35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总有那么一群美丽的精灵,以它们动听的声调、变幻的格律,引领着我在那片天空中飞行。 这些精灵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宋词。 已记不清是怎样认识宋词的了,只知道自己已深深地迷恋于宋词那飞扬的文采,深切的情感;只知道自己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可以在这片天空自由地飞行,自由地呼吸。 我爱读李煜——那个孤独悲伤的词人。国破家亡的痛苦让他的词如淬火升华,再不是那唱尽繁华绮梦的靡靡之音,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鸣。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唱遍愁情,吟遍悲伤,但当不知多少帝王的楼阁都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时,唯有他,赢得了永恒。 读李煜,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 我爱读辛弃疾。 辛弃疾,每每走近他的词,都会感到剑气逼人。如同一把龙吟剑在匣中长啸。 我读到他的豪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读到他的壮志未酬:“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读到他的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啊,纵使栏杆拍遍又怎样?你本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却只能在梦中挑灯看剑,回到吹角连营,岂不悲?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 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 我爱读苏轼。 每每读到他的词,总是会看到他舞动长袖,潇洒而又孤独,而那一轮让他迷恋的明月,在我将痴时跌落至我的掌心。我喜欢读他的“明月几时有”,我更爱读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句“大江东去”唱红了关西大汉的脸,一句“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唱尽了所有的无奈。 苏轼是豁达的词人,被贬黄州,也许彷徨,也许失意,但最后,他站得潇洒,站得笔直。他的旷达让我每当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 我爱读宋词,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喜欢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喜欢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喜欢宋词那一份婉约,那一份豪迈,那一份愉悦,那一份悲伤。喜欢在清冷的灯光下,翻开一本宋词,让自己深入那隐没寂寞繁华的文字之中,让自己的灵魂自由地飞翔。 平凡的生活中,我知道我有一片天空,可供我自由呼吸,自由品味,自由感悟,自由成长,自由飞翔! 我爱宋词,爱在它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突出之处可以用三“美”来阐述: 一是立意的机巧之美。 作者一下笔便将自己所怀想的天空作了直截了当的界定——宋词的天空。之所以说其立意是机巧之美,而不是新奇之美,原因在于,宋词的博大与精深,其中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已打动过无数人的心,感念之、陶醉之、咏赞之,算不得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作者却能巧妙地将其嫁接到文题之中,以怀想去支撑起情感共鸣的一片天空,这恐怕不是人人都能想到与做到的。 二是结构的整饬之美。 文章总体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模式,开头引入,结尾总结照应、升华情感,中间主体部分分层而述。 整饬的结构固然能产生整体效果,让读者快捷地把握作者的思路,但这种纯形式上的技巧卖弄不是作者的追求,在另一层面上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采用这种模式是有其匠心的。文以意起,可谓意念在先,所以开头必然要总说;尾段意尽笔收,自然还应回窥文首,所以必然要照应;主体之中因非感悟一位两位词人,只能分出层次,一一道来。 这里让我们看到,任何形式的追求与翻新都必须以服从于内容为旨归。 三是作者的感悟之美。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情趣的载体,唯有如此方能打动读者。本文作者很善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情趣融合到文章的叙写之中,以真切的感悟、独到的认识作为一根串联文章的红线,牵引着文脉归于一体。 且看,读李煜,作者说:“我读懂了那一份悲,那一份孤独,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读辛弃疾,“那一份壮志难酬让我悲伤,那一份痛苦让我难过”,感悟到“也许,灵魂正是这样开始成长的”。 读苏轼更是感受到“每当我读到他的词时都会感到如同海风拂面,吹尽我身上的琐屑与世俗,让我飞得更高”。可见,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聚焦着对人生的思想,对生命的感悟,故而使全文洋溢着一份情思之美、内蕴之美、感悟之美。 7.求一篇作文 题目:行走在诗词的天空下人生悲欢识字始。诗词是什么?借它涉水而去,一边是现实中的人生,一边是恍惚轮回中不曾丢失的记忆。 关于《鹧鸪天》,在脑中引起的联想太过牵绊。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心里心外,此岸与彼岸,隔着时间的河流。那从遥远的地方飘来的声音不绝如缕,殊途同归,却又难以言说。 情绪难辨、心随云走。苍茫的夜色中,由鹧鸪天引出的记忆,于瞬间直达白发苍苍的彼岸。过程与结局不再重要,邂逅和等待都是宿命式的凄凉。不是每个人,在蓦然回首时,都可以看得见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 试图梳理思绪。若能回到古代,希望只做一个单纯的诗人,不关心仕途经济学问,只在这方土地上自由来去;或者,干脆做个不识字的女子,结绳记事。在鹧鸪飞来的这一天,慧心成结,只为告诉自己,慢慢时间长河中,曾经相遇。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遥远的岁月里,多少双手编过这样的结? 结点上的遇,山长水远。“欢从何处来,端然有忧色”,只在端然的凝眸间,结已千转。或许其中一转,便与偶尔飞来的鹧鸪相关,它曾经飞过,瞬间远去。 ——始终向着太阳而飞,发出的叫声犹如呼唤自己。因此晋人笔记中,鹧鸪又叫“随阳鸟”。 再伤感的诗词曲子,回到源头处总是纯净的吧。就像幼时读过的一句唐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是一种御风而行的单纯悠然。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那里有明媚蓝天,好风煦暖。田地里依稀的青草香味,诗中人亦快乐安然。虽然唐代笛曲《山鹧鸪》凄婉哀恻,姜夔在《宋史乐志》中说它“沈滞郁抑”,文字中的鹧鸪也总关别绪,但幼时心怀不染尘,“家在鹧鸪天”一句留给印象的,是高远,是澄澈。 唐诗中咏鹧鸪最出名的是郑谷,他因一首七律被人称为“郑鹧鸪”,中间两联是: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心灵得到一种净化,一种升华,在诗词中行走,读着从诗人笔下流淌出的文字,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淡淡的愁,悠悠的情,意与古会,参透了古人的心思,行走于唐宋之间,在诗人空灵飘逸的文笔下,营造了一个美丽的诗的境界,那种高古,那种清悠,那种闲适,使人感觉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世俗的纷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将 《鹧鸪天》在前边加起哈就是一篇完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