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名句理解背诵100题7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77.D 7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7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0.孔子云:“何陋之有?” 81.李白和杜甫 诗经 国风 楚辞 离骚 82.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8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94.鞠躬尽瘁 9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6.不拘一格降人才 10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先加分吧,剩下的我慢慢帮你弄,累死我了 2.古诗文的字词赏析春去也!多谢洛阳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这首词,虽寥寥数语,然情意深长,此人以其对春逝的独特审美感知,写伤春主题,哀婉,但不凄艳,字里行间充满着淡淡的春愁、浓浓的人情。 “春去也!多谢洛阳人。”在此人轻声的叹息中,姹紫嫣红的春景,就这般随日流逝。 欲留春住,春逝如梭。好景难长的叹惋,皆在“去也”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多谢洛阳人”句赋予“春”以极浓的人情味。春也不忍离去,情思缱绻,边走边殷勤地向留她长驻的洛阳人频频致意。 此句化直为曲,化平为奇。春天辞别人世,挥手道别,“举手长劳劳”,“萋萋满别情”,人的动作,人的情思,写尽了春的人情美。 而沐浴过明媚春光的洛阳人不敢放春去,同样经受过春光滋润的“弱柳”“丛兰”也跟洛阳人一样,柳因春逝而“弱”,兰因伤春而泪。风吹弱柳,柳随风扬,仿佛窈窕淑女举袖告别。 丛兰缀露,珠光晶莹,恰似少女惜别时洒落在罗巾上的泪珠……词人丰富奇特的审美想象力,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春天意象,并赋予了意象人情之美。“独坐亦含嚬”,是从春的人情过渡到人的伤春。 至此,叠映在弱柳、丛兰上的少女形象独立出来。“独”表明其孤寂冷落的处境,愁绪无限地包围过来,人别无他计,只能用“含嚬”的动作来抵挡愁绪。 感时伤世,触景生情,春来即逝,好景难再,人生韶华也将随之而逝,美好终究不能永久,这怎能不令人怅触百端呢?此句境生象外,含蕴丰富,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整体审美观。 总之,此词人情物志,水**融,物情人情,双重迸发。 全阕一往情深,情调哀婉,语言工丽,哀而无怨,丽而不艳。美在于心和物、意象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景旧曾谙,无形中流露了先睹为快、谙熟为荣的心理。自己虽是北方人,却不愧为江南风景通、山川迷,颇有不到江南非雅士、曾谙风景资历高之潜意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风景的具体描写。 虽然仅只两句,可它的审美内容却很丰富。若借用数学概念表述,作品内容应是乘积,则作品字面仅是除商;创作是由积到商,分析是由商到积。 前句言太阳作用于物产生的效应,诸如日在人而舒泰、日在云而多彩、日在岩而竞秀、日在宇而明媚等,日在花而为红仅其一端而已。后句写春天作用于物产生的效应,诸如春在地儿温馨、春在树而花发、春在莺而鸣飞、春在壑而争流等,春在江而成绿仅其一段而已。 多端集约为一端是诗句,由一端还原为多端是分析。江南风景万紫千红五光十色,作者从中提炼出两种原色:红与绿,亦即火与水、阳与阴、刚与柔、暖与凉的相得益彰。 两者之间有广阔的中间地带。这是对江南景色从宏观上、要领上的把握。 以往分析这两句,容易忽略日与春,以致江花自江花、江水自江水,成为扁平而贫乏的景色。江水是春之令爱,江花乃日之娇娃。 日之精神写不出,以江花写其火红;春之精神写不出,以江水写其蓝绿;日借花以泛彩,花因日而崇光;春借江以具体,江因春以传神。如是两极相摩相荡,境界全出,词意尽矣。 此亦可谓善作旁出取景。 江南风景如此好,阔别多年,“能不忆江南”?江南景与自己一段身世密切结合,景中有自己的印记。 追忆它,即寻找自己。而今年事已高,人生旅途中堪忆堪夸堪慰的华彩段落,已盛世不再、美景难重了。 失而难再得的事物,更增其可贵价值,因而江南风景之美,自己的江南历程之光辉,也就更值得追忆。 3.诗词名句内容理解 (求题目 20道和答案)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李商隐《无题》 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秋风词》(因为基本都是名句所以就不标注了……)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刘永《蝶恋花》 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煜《蝶恋花》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8.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ye二声)》 汉乐府民歌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赤壁怀古》 苏 轼 10.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以上是十句楼主要的,不知道是不是耳熟能详,但都是确确实实的名句,希望能帮上忙吧…… 下面再顺便附两首我比较喜欢的 一首是蒋捷写的《声声慢 秋声》 一首是卓文君的《回夫家书》前几句是“一别之后,两地心悬, 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 楼主感兴趣的话可以查查…… 嗯,以上 呵,再加…… 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曹操 原诗: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 原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李商隐 原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续 《桂枝香 金陵怀古》王安石 原诗: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住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苏轼 原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古诗文的字词赏析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雪,无声无息,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非别而在夜里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到而作者却以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一场夜雪,主要运用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 侧面描写,第一句从触觉写血落天寒,二句从视觉角度写雪后的光亮,四句则从听觉角度写雪的厚重。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溶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是一首描写春梅的诗。第一句写梅花开得迟像贪睡一般;第二句写梅花开迟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花貌不合时宜;第三句写梅花有桃花和杏花的颜色;第四句写除却那些之外梅花还有一些霜雪之意. 5.语文古诗理解题答:1.明月照射斜枝上的喜鹊,使它惊飞不安,一阵阵的蝉叫,被半夜的清风传来耳畔。 稻花的香气,送来丰收的信息,高唱丰年之歌,蛙声连成一片。2.七八个星星,闪烁在远处天边,两三点雨滴,洒向山峰的前沿。 往日,社林旁边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突然出现面前。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是从嗅觉和听觉这两方面来加以描写的。 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上片虽然写的是夜晴,但却已经埋伏着雨意了。 有丰富农村生活经验的人,似乎可以从“稻花香”里,从“蛙声一片”之中嗅到和听到骤雨将临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