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协调的词语东风入律:春风和煦,律韵协调。常用以称赞太平盛世。 端端正正: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格不相入: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兼葭倚玉: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讲若画一:讲:和;画一:整齐,统一。协调,整齐划一。 群居和一: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笙磬同音:笙:簧管乐器;磬: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笙和磬发出的音响和谐。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遐迩一体:指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燮和之任:燮和:调和。比喻宰相之职,以宰相的职责在协调国家上下。 一盘棋:一个回合的对弈。整个棋盘的势态,比喻各局部之间互相协调,服从全局。 整齐划一:有秩序,协调一致。 众口难调:调:协调。原意是各人的口味不同,很难做出一种饭菜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好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2.形容协调的词语格不相入 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格格不入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出处:《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兼葭倚玉 蒹葭:初生的芦苇。玉:仙树。芦苇倚在仙树上。①比喻两个品貌极为悬殊的人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②比喻地位卑微的人依附高贵的人。亦作“蒹葭倚玉树”、“蒹葭 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出处:《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遐迩一体 指远近犹如一个整体。形容协调统一。 3.表达“团结一致”的诗句有哪些1、西江月 四方(王哲) 堪叹东西南北,迷途役损行人。任来任往走红尘,只为名牵利引。独我摇头不管,静中精固形贞。陶陶团结气和神,永乐天真有准。 2、好事近(孙居敬) 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短蓬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搔首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 3、七律·忆重庆谈判(**)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4、渔家傲(侯善渊) 地魄天魂勤烹炼。日精月髓情相恋。两曜交光如激电。分明见。玉炉万朵金花现。款款捞来捶作片。团团结就玲珑面。晃耀太虚烹玉霰。神光眩。飞丹透入通明殿。 5、归来曲(侯善渊) 修行事,割爱断攀缘。身净心清明道眼,内持无漏气神全。真汞炼真铅。安炉鼎,进火任烹煎。款款挥来捶作片,团团结就宝珠圆。 1, 同学之间应当互相谅解,团结一致,搞好学习。 2, 全班同学团结一致,终于在这次拔河比赛中夺得了胜利。 3, 军民团结一致,争分夺秒地抢修堤坝。 4, 只有团结一致,发奋图强,我们才能无敌于天下。 5, 大家团结一致,咸与维新,积极地投入到厂子的改制中来。 6, 只要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群威群胆,那么,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而胜之。 7,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意气风发地夺取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8, 全体同仁应该团结一致,不要成为他人眼中的一盘散沙。 9,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团结一致。 10, 面对敌人我们要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11, 大敌当前,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做好战斗准备。 12, 大敌当前,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对敌才对,怎么自己人和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13, 现在正是公司危机之时,每个部门都要团结一致,何必相煎太急呢? 14, 大家团结一致,将产生何等巨大的力量。 15, 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打击入侵者。 16, 我们要团结一致,为班级争光。 17, 请大家以大局为重,不念旧恶,团结一致朝前看。 18, 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19, 墙上一幅引人注目的大标语上写着:“团结一致,振兴中华!”。 20, 只要团结一致,发愤图强,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4.古代用来形容团结一致的句子有民齐者强。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况 单丝不成线。 团结名言 上下同欲者胜。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用兵之要,贵得人和。 要:关键。贵:重要。 人和:上下团结和睦。《历代名贤经武粹语》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用兵之道,在于人和。 关于团结的名言 人和:上下团结和睦。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和人》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煦(xū许):吹气。 漂:浮动。这两句大意是:众人吹气能使大山浮动,蚊子的声音聚集起来会成雷声。 这两句话的原意是强调人言的可畏。但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相同质物体的量的组合会引起质的突变。 也可用以说明集微成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周语下》。铄(shuò硕):熔化金属。 这两句大意是:万众一心,可以成为坚固的城堡;众口所毁,可以把金子熔化。前一句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后一句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说,明众人毁谤的可怕。后“众心成城”多引作“众志成城”。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周语下》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团结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名言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不怕不翻身,只怕不齐心。中国谚语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维吾尔族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关于团结的名言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众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广告词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注释:招:射的目标,箭靶。 一万人拿着弓箭,共同射向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没有不被射中的。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团结名言法国古典文学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 拉·封丹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赫哲族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 将者,士之心也;士者,将之肢体也。 关于团结的名言 汉·刘向《说苑·指武》。这几句大意是:将领,是士兵的心脏、灵魂;战士,是将领的四肢、躯干。 将领与士是是对矛盾,在刘向看来,将领是战士的心脏和灵魂,战士是将领的四肢和躯干。人无心脏灵魂自然无法生存;人若无四肢、躯干,也将无法行动。 因而,将领和士兵必须配合默契,团结一致,方可使战争取得胜利。可以此说明官兵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指武》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 伊索 《伊索寓言》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壮族 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团结名言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 如果各人打扫自家门前,整条街道就干净。犹太人 糜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 汉·刘向《说苑·杂言》。鹫(jiù就):一种大型猛禽。 这两句大意是:性情温驯的麋鹿,要是它们成群结队,即使凶恶的虎、豹都要躲避它们;空中的飞鸟如果列队成行,就是凶猛的鹰、鹫也不敢袭击它们。弱小的生物只要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就能够变为强大的力量,即使是强大的敌人也奈何不得它。 ~的名句就说明了这种强弱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道理,启示人们团结就是力量。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杂言》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汉·班固《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患咎(jiù救):灾祸凶险。 这两句大意是: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 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这两句可用以说明和睦生福善,内离降灾祸,告诫人们要注意团结。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