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不足的诗句浮荣不足贵。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不足名言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本句大意是:人心不知道满足,就像蛇想把大象吞下去一样。比喻贪心不足,多用来讽刺或埋怨别人贪得无厌。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桂员外选穷忏悔》 信不足,安有信。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貂不足,狗尾续。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 预言是不足凭信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关于不足的名言 “雕虫”本指雕刻虫书。所谓虫书,是古代篆字的一种。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古代的虫书这种篆字,即以纤细曲长的笔画所写的字体,多由鸟虫形体发展而来。现在仍有“雕虫篆刻”一语,说的就是这种雕虫鸟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扬雄在《法言·吾子》一书中自问自答说:“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翻译成白话的大意是 “有人问我扬雄:‘你少年时喜欢写辞赋吗?’我回答:‘是的。只不过是孩童写写画画的小技能罢了。’稍停一会儿我又说:‘大丈夫是不会干那小玩意儿的啦! ’”显然这里把填定辞赋比作小事、小技,“雕虫篆刻”是令人看不起的儿童画图般的“小儿科”呢!此后,李白说过“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的话;《北史·李学界专》还有“雕虫小技,吾不如君”的谦词。这两处用了和今日一样的“雕虫小技”,虽也指微不足道的小文字技巧,却用于自我谦虚了,意思是“我这点写作小本事,绝对不如你呀!”因此,现在既可用于贬斥他人的小技能,也可以用于自我谦虚之辞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吾子篇》 学知不足,业精于勤。唐代文学家 韩愈 2.形容脑子反应慢的成语一、笨头笨脑 [ bèn tóu bèn nǎo ] 释义:形容人不聪明,反应迟钝。形容式样蠢笨。 出处:韩怀智 《天津城下歼败将》:“笨头笨脑的敌人还在城里盲目的向我方**呢zhidao。 二、瘪头瘪脑 [ biě tóu biě nǎo ] 释义:形容一个人动作笨拙,头脑简单。专 出处:秦文君《表哥驾到》:“只是吃饭时,妈的一句话又让我瘪头瘪脑。” 三、傻头傻脑 [ shǎ tóu shǎ nǎo ] 释义: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四、呆若木鸡 [ dāi ruò mù jī ] 释义:死板板的,好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 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 似木鸡矣。” 白话译文:《庄子 达生》:“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 五、木头木脑 [ mù tóu mù nǎo ] 释义:形容呆属板、迟钝。 出处:沈虎根《小师弟》:“而且变得木头木脑,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 3.形容人脑子没用的成语一无是处、百无一是、百无一用、一无可取、一无所成 一、一无是处 [ yī wú shì chù ] 【解释】: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出自】: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 【译文】:这就像三家村子,让他治山珍海错,烹饪烧烤,一无是处。 二、百无一是 [ bǎi wú yī shì ] 【解释】: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出自】: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译文】: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而且每天都这样,极为困难。 三、百无一用 [ bǎi wú yī yòng ] 【解释】: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自】: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译文】:十有九人在忍受白眼,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是书生。 四、一无可取 [ yī wú kě qǔ ] 【解释】: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译文】: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一个不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吧错认了。 五、一无所成 [ yī wú suǒ chéng ] 【解释】:一点没有成就。 【出自】:清·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译文】:读之前哥哥病重时候写的书,他的平生怀负,一个都没有完成,只有近古的体裁诗句能够自立了。 |